微軟的任何一款網際網路產品,佔據的市場份額至少都在20%以上。
所以當比爾蓋茨看到IE2.0的市場表現,聽到工程師說還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研發出和非凡瀏覽器同等級的瀏覽器時,非常生氣。
但生氣又有什麼用呢,又無法讓IE的市場表現更好,無法讓IE的研發進度更快。
比爾蓋茨想起了自己這些年在IT圈留下的名頭:收購狂魔。
這些年,當比爾蓋茨看中某一款產品的時候,首先是找這款產品的公司,看能不能收購。
如果能收購自然是最好的了,省去微軟研發產品的時間和資源,而且還能少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
如果不能收購,那麼就模仿它,然後推出和它一樣的產品。
在產品同等級,甚至超過的情況下,以微軟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宣傳能力,渠道能力,微軟推出的那款產品成為第一名沒有多少難度。
比爾蓋茨正在思考收購非凡公司的可行性。
目前最新情況,非凡公司的市值在62億美元,大概是微軟市值的13%。
所以全資收購非凡公司不太可能,微軟不可能拿出這麼多錢來收購,也不需要。
入股,然後技術交換?這個方案的可行性比較高。
微軟可以拿出幾億美元,或者一些微軟股份,作為條件,入股非凡公司。
其實比爾蓋茨知道,即使推出和非凡瀏覽器同等級的IE,想要在市場份額超過,難度非常大。
因為非凡公司的母公司future集團在網際網路的實力,越來越逼近微軟。
Future集團肯定不會眼睜睜看著非凡瀏覽器被IE超過,比爾蓋茨總是有一種future集團還沒有放大招的感覺。
當微軟以為自己推出和非凡瀏覽器同等級的IE,future集團很可能會放大招。
這不是他的純感覺,這幾個月,future集團在IT圈非常活躍,聯絡了很多電腦廠家和軟體製作商,銷售商。
並且他還調查到future集團正在研發,一款能和電腦瀏覽器結合的重磅產品。
具體是什麼產品,比爾蓋茨沒有調查到,但可以確定是真資訊。
所以比爾蓋茨入股非凡公司,不僅僅是為了非凡瀏覽器,更看重future集團和非凡公司的潛力。
先入股非凡公司,再慢慢謀劃入股future集團。
如果兩者都能達到,微軟不僅少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而且還能得到future集團的一些技術,甚至有可能把future集團變成微軟的子公司。
但,徐青是白痴嗎?會答應他的入股要求嗎?
比爾蓋茨沒有多少信心。
徐青肯定不是白痴,否則不可能在幾年時間,以20歲左右的年齡,身家達到5,60億美元。
但,總要試一下的。
比爾蓋茨立即讓自己秘書聯絡徐青的秘書,約時間見面。
不一會兒,秘書送來反饋結果,徐青答應見面,時間是3天后的上午10點。
在另外一邊,徐青有點疑惑比爾蓋茨為什麼突然想和他見面。
現在雙方因為電腦瀏覽器正打得熱鬧,見面幹什麼?打一架?徐青無厘頭的想著。
想不明白就不想,反正見面後就會知道,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