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的future商城並不是第一個網上商城,AOL公司早在幾年前,就開展了網上購物的業務。
亞馬遜也在去年開了網上商城,只不過現在的亞馬遜主要在賣書,更準確的來說,是亞馬遜網上書店。
現在其他公司的網上購物業務的規模都不是很大,不是那些公司不知道網上購物的發展潛力,而是有很多阻力讓他們無法擴大規模。
一是美利堅的實體零售非常發達,有沃爾瑪,克羅格,好市多等等這些百億美元級別,甚至千億美元級別的零售公司。
還有數量更多的遍佈美利堅每一個角落的雜貨鋪。
絕大多數美利堅人,開車不超過幾分鐘,就能來到零售店鋪,買到自己想買的東西。
二是現在網上購物比實體店還要貴,顧客為什麼不選擇實體店。
三是拿到產品的時間很長,通常下單後還要等幾天才能拿到產品,
四是網上支付非常麻煩,要透過一系列繁瑣的操作,才能支付成功,對於大多數美利堅人來說,這些繁瑣操作能繞暈他們,消掉他們的耐心。
綜合這些原因,現在不是大規模擴大網購業務的時候。
可能還要過幾年,時間比較合適。
和那些猶豫不敢擴大規模的公司相比,即將上線的future商城,是真正大規模的網上商城。
規模比美利堅所有的網購規模加起來還要大,價格比實體店稍低。
價格低是因為徐青沒有收,那些在future商城上線產品的公司的任何費用。
按照正常情況,徐青是要收取那些公司一定份額的費用。
但徐青現在把這些費用都免了,價格自然比實體店低。
因為那些公司想要在實體店銷售他們的產品,也是要被收取費用的。
這些就是future商城的第三方賣家,目前future商城入駐的第三方賣家有上千個公司,個人賣家還不允許入駐。
上千個公司不是很多,而且他們中絕大多數對自家產品,在future商城的銷售額做了限制,達到了這個限制,就要下架產品。
他們現在還不知道future商城的發展情況會怎麼樣,他們不敢賣太多東西。
因為他們這種用更低的價格,在future商城賣東西的行為,很可能會引起實體店的反對。
實體渠道才是他們最重要的銷售渠道,他們不可能因為future商場放棄實體渠道。
目前這上千個公司,銷售額限制設定的最高的是一家計算機公司,限額500萬美元。
future商場做過統計,按照這些公司最高限額來算,產品總價值在2億美元左右。
雖然2億美元相比較後世萬億美元的亞馬遜,完全無法比,但這2億美元也已經是現在最大規模的網上商城了。
不過徐青說的真正大規模,不是指的第三方賣家的規模,而是future商城自營的規模。
future集團花了10億美元採購產品,10億美元加上2億美元,12億美元,才是徐青說的真正大規模網上商城。
當然,future集團不是一次性採購10億美元產品,大部分產品還在各個公司。
如果future商城某個自營產品快缺貨了,才會向該產品所對應的公司採購。
但為了能讓自營產品的價格比實體店低,future商城和各個公司簽訂了一個很嚴苛的協議。(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