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處就是榮耀集團的遊戲機遊戲數量沒有任天堂,世嘉,索尼多,一些玩家可能會因此不選擇榮耀集團。
而且榮耀集團的壓力也更大,因為不能確保每一款開發出來的遊戲都能大賣。
要是投資了大量資源開發了一款遊戲,結果銷量很慘,那麼榮耀集團就要承擔虧損。
當然,現在遊戲內容有徐青把控,徐青知道什麼型別,什麼內容的遊戲能吸引人,所以目前還沒有出現某款遊戲虧損的情況。
目前榮耀集團的策略就是精品為王,寧願遊戲數量少一些,也要開發出精品遊戲。
因為根據統計,絕大多數玩家的時間主要花在4款遊戲上,他們會玩很多遊戲,但大部分時間會用在不超過4款遊戲上。
榮耀集團的目標,就是儘可能開發出那4款遊戲的品質。
榮耀集團現在正在開發主機,未來主機的利潤比掌機更大,就連微軟公司也忍不住加入。
未來索尼集團有很長一段時間,就靠著PS主機帶來的利潤支撐著。
主機開發的難度比掌機大多了,現在榮耀集團已經開發主機3個多月,開發進度還沒有達到10%。
徐青想讓榮耀集團加快開發進度,丹寧向徐青訴苦,沒有技術,沒有錢,開發進度快不起來。
徐青想了想,給榮耀集團的主機開發專案再撥款5億美元,加上之前的撥款,主機開發專案將擁有20億美元的開發費用。
為此榮耀集團的現金儲量,利潤幾乎全部投到主機開發專案。
丹寧感覺壓力很大,這是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專案。
同時也是機遇,主機開發成功後,榮耀集團的規模必然會擴大,並且徐青答應獎勵他榮耀集團的股份。
離開榮耀集團,徐青接著來到sunligight集團是三大集團中實力最弱的。
目前只有兩個子公司,一個是sunligigight出版社正在慢慢轉型,想成為類似於貝塔斯曼一樣的公司,集出版,書店,印刷於一體的公司。
目前還沒有完全轉型,需要時間,不過徐青有信心讓sunlight出版社轉型成功。
等到網上商城上線後,sunligigigigight影視製作出來的影視全部大賣。
而且sunlight影視還選擇了一些影視公司合作拍經典影視,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利益交換,好萊塢各種利益糾葛,完全不和其他影視公司合作寸步難行。
徐青只在sunligight影視的辦公地點在洛杉磯的好萊塢,徐青現在不可能坐5,6個小時的車程去視察。
隨著sunligight影視成立為一個新的集團公司。
離開sunlight出版社,徐青返回別墅,一天行程下來,徐青感覺很累。
上午和科爾談判大腦累,下午去公司視察身體累。
徐青現在的公司已經超過10家了,每一家公司的情況徐青都要不時的瞭解。
以後徐青的公司肯定會越來越多,上百家公司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到那時,徐青怕自己累死。
公司太多也是一種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