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如此美妙的開局!
亞美利亞聯邦,年紀輕輕(立國12週年)就有3000萬人口,GDP總量就達到法利西亞共命國三分之一,而且遠在新大陸,等到托拉斯軍工廠建立好後,聯邦政府啥也不幹,天天光靠收稅就收不過來,做夢時候都在搖計算器。
然而,世上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難民的妥善安置和托拉斯集團給的新手大禮包只是為了誘惑亞美利亞聯邦繼續氪金的工具。
第一是由於遠離戰爭,亞美利亞聯邦發現自己好像不需要再維持以前那麼龐大的國防軍隊,便乾脆把一部分陸軍編制取消,編入國民警衛隊,或者就下放到各個州郡當治安官、警察區。
這些和威克軍人的動力甲戰鬥過的鐵血老兵被托拉斯集團看中,在請示了弗拉基米爾後,托拉斯集團創辦了海恩斯第一傢俬人安保公司——荊棘安保。
亞美利亞國防部不以為然,他們覺得私人安保公司嘛,畢竟不是正規軍,他們正好又不用打仗,幹嘛花大把錢組織訓練養著呢?
但很快,國防部老爺們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們招不到兵了。
特別是空軍的飛行員,由於軍隊的待遇遠不如荊棘安保,國會給的預算又少,導致亞美利亞空軍的裝備只有幾架直升機,而荊棘安保那邊卻有著自主研發的噴氣式戰機。
當一些爆炸氣球或者施曼茨的偵察機飛入領空時,還是荊棘安保的訓練機給人打下來或者驅逐掉。這也讓荊棘安保在民間的名聲更好。
壞了,我成替身了。
國防部趕緊找到亞美利亞總統,他們的經濟實力和力量在半年時間內就被托拉斯集團顛覆,他一再向總統先生強調:
“我的總統閣下,你要知道資本家是沒有國界的,一個法利西亞人,還是個前威克人移民的公司,你怎麼能保證他們能夠保衛亞美利亞國土呢?如果我們以後和法利西亞起了矛盾,您覺得,托拉斯集團會幫助誰呢?”
加西亞·肯佛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並且迅速召開會議,又參考了國會的意見。
最終,國防部部長因達斯特·瑞爾被調換到聯邦陸軍司令部擔任總司令,以一件人事調動平定了這些爭議。
國會議員們都不傻,托拉斯集團的體量根本不是亞美利亞聯邦這種剛剛獨立的弱小國家可以對抗的,他們能夠打敗威克人,那是因為法利西亞的共命主義者幫助,加上威克公國日暮西山,運氣還不好。
托拉斯集團呢?這種外資企業引進後,亞美利亞直接實現了城鎮化,還大大刺激了本土企業發展,直接把獨立戰爭打完的凋敝局勢一掃而空。
現在不是托拉斯需要亞美利亞,而是亞美利亞離不開托拉斯這條大鱷!
出讓一些國防力量也不是不可,畢竟托拉斯的組織模式就決定了,它必然要和本地人民高度捆綁,從員工的生老病死一手包辦,這才是托拉斯集團能夠保持競爭力的緣故,那些盲目模彷的企業又爭不過托拉斯,最終也會被兼併掉,成為托拉斯的一個部門。
壟斷對於渴望發展的亞美利亞來說不是壞事,至於貧富差距太大會不會引起矛盾——本來亞美利亞走的就是模彷法利西亞共和國,根正苗白的資本主義路線,他們哪在乎這個。
最討厭托拉斯集團的亞美利亞人,則多以中小型私人農場主、工廠主居多,他們找不來幹活的亞美利亞工人,只能退而求次,使用難民工人,這就導致,他們不論怎麼爭,從產品質量和規模上,就不能和托拉斯集團比拼。
工人的技術、質量比不過,也沒有托拉斯集團龐大的原始資本,到最後,他們不得不出讓農場土地、工廠,加入托拉斯集團。
為了管理這些中小型企業和農場,弗拉基米爾置辦了合作社,加進一步從民間控制農、工、商業。
加入托拉斯,就意味著徹底失去了獨立經營的地位,一切都要聽從上層領導的指揮,亞美利亞的資本家變成了托拉斯的大小股東,這些股按其股份取得紅利,至於參加托拉斯的資本家想要多為分配利潤……
那就只能在托拉斯的管理下下,圍繞領導權,進行劇烈的競爭。
亞美利亞剛剛獨立,缺少經濟學家,也沒有任何的反壟斷意識,國民有了生活保障,政府有了稅收,公務員和軍隊有了工資,大家都覺得挺好的,甚至國會議員,乃至總統候選人,為了獲取資金支援,也紛紛拿出錢加入托拉斯,成為大股東。
從菸草、石油、軍火、礦產,到社會基礎服務,托拉斯的陰影籠罩在了整個亞美利亞大地上。
弗拉基米爾自信無比,這年頭連競爭法的影子都沒有,他一開始就拿下了亞美利亞的軍隊,有了私人安保力量,政治上,政府日子清閒還有有錢拿,自然願意和雷德走到一起。
法律、軍隊、政府都對我有利,連人民都擠破頭想要加入包吃住的工廠,誰來制裁?拿什麼制裁?
到此,已經完全在亞美利亞實現了壟斷,弗拉基米爾可以自由控制物價,也終於擺脫了難民的危機。
甚至,他投身建設了這麼多年,第一次看到自己每個月的財政狀況不是赤字。
亞美利亞人覺得自己血賺,但其實雷德才知道,光靠在亞美利亞這裡一年的投資建設,用壟斷就把經濟空洞填補了上去,甚至還盈利,這些,到底意味著什麼。
“壟斷是真他媽的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