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勢力帝國的邊界一定要恆星基地相連?
因為各行政單位的通訊需求是一個方面,資源的運輸也是一個方面。
像銀河市場那樣不講理的全河系傳送技術,其實各個帝國也有類似的應用。
帝國倉庫資源的傳輸就是典型的例子。
每個恆星基地都透過特殊的手段連線著帝國倉庫,透過錨定的量子隧道點,達到幾乎實時的資源運輸。
從建造戴森球的遊織昴帝國來看,每個文明都有著類似的技術應用。
戴森球產生的能量就是透過不可思議的手段,跨越數萬光年傳送給主腦, 讓其享受這高效的龐大能源。
而經過了多次科技變革,這項簡單粒子傳輸技術,也算是得到了更新。
星堡的出現讓傳輸距離得到了大幅增長,由原來的10光年左右提升到了150光年的水平。
不過,依舊只能傳輸能量幣,礦物等變數小的資源。
對於人類或者艦船這類變數太多的存在,還是無法承受傳輸是帶來的各自問題。
艦船就不用說了,哪怕真的可以傳輸,消耗的能量還不如自己飛過去。
人類的話就像是一隻螞蟻要穿過環繞赤道的管道,太快就被衝擊死掉,太慢則餓死都無法達到終點。
“如果可以的話,在每十個跳躍點建造一座星堡,對於大夏的資源增長也有些提升的。”
“可容納的行政單位增加後,帝國規模帶來的影響也能夠降低。”
在緹娜詳細的說明下,楚華對於星堡專案有了清晰的瞭解。
也讓楚華想到了紐蘭帝國的戰略目的。
“原來如此,看樣子這就是他們為什麼想要合作的緣故吧。”
最開始,楚華也奇怪,共福會大費周章進攻第六星區,難道就是為了給寶萊帝國開拓?
現在看來,實際的情況是紐蘭帝國為自己的延伸在做準備。
對於大夏帝國的科研進展,楚華是抱有十足的信心的。
但這並不代表別人就比大夏慢,若是專注與一個專案的話,超越大夏的進度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別看現在大夏的科研點數加成是145%, 別人的加成也不一定低。
就像是遊戲一樣, 氪金大佬能夠達成100%暴擊,普通玩家堆個60%70%也不是不可能的。
若是專精角色,90%也大機率不在話下。
“不過, 這星堡的造價肯定不便宜吧。”
想到這星堡的效能,楚華不用多想也知道,肯定要花費不少資源才能建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