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見到餘恪很驚訝,問他為何突然回來,也不提前讓人帶封信來。
餘恪笑著解釋道:
“廣西那邊的橡膠廠已經開始建造了,不需要我一直看著。哪怕我一直不在,最多也就晚幾天建成。”
張之洞問道:“你這次回來,是有什麼事嗎?”
“我這不是好久都沒回家了嗎?都快一年了,總得回去看看,盡一盡孝道。”
“也是,老夫都快忘了,你現在還不到二十歲。”
張之洞嘆道:“老夫子嗣雖然多,成了器的也有幾個,但能和你小子比得上的,一個都沒有。”
餘恪搖頭失笑。
說起來,張之洞這位晚清名臣,在子嗣這方面,恐怕沒幾個人能比得上。
張之洞先後有三任妻子和兩個小妾,他的妻妾前後足足為他生了十三個兒子!
不過,後世史料中能查得到名字的,只有長子張權、次子張仁頲、四子張仁實、九子張仁侃、十一子張仁樂和十三子張仁蠡。
他這十三個兒子,有兩個後來當了漢奸,分別是十一子張仁樂和十三子張仁蠡。
但張仁樂要在1898年才出生,張仁蠡在1900年才出生。
張仁樂出生時,張之洞已經61歲了。張仁蠡也不用多說。
餘恪道:“伯伯您就知足吧,聽說君立表兄已經考上了舉人?這可不容易。”
張之洞露出一絲笑容:“我這個長子最讓我省心,也是最像我的。”
餘恪跟張之洞又閒聊了一會兒,便離開了總督府,張之洞還有政務需要處理。
臨走之前,張之洞突然對餘恪道:
“恪之,你我既然要共舉大事,但萬不可操之過急,虛徐徐圖之,否則到頭來難免功虧一簣。”
張之洞的眼神深邃,一眨不眨地望著餘恪的雙眼。
餘恪和他對視了兩秒:“我明白的。”
“不過,哪怕你我大事不成,未能推翻大清,但憑我們手上的人馬,自保還是綽綽有餘的。”
“伯伯您就放心吧。”
隨後餘恪頭也不回的離開了總督府。
他也想過將自己要去京城刺殺慈禧的事,告訴張之洞。
但這件事,根本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解釋。
而且也沒有讓張之洞知道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