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南縣到位於兩廣交界處的蓮花縣,有大概八百里路。
一千四百新軍要押送一千七百的粵武備軍老弱士卒,難度不算大,但也不是件什麼容易的事。
期間不僅要考慮到這些人的吃喝問題,還要考慮天氣、行進路線等因素。
廣西省天氣悶熱,雨水連綿,毒蟲也多。
考慮到人數太多,不好管理。
餘恪便將一千七百粵武備軍,分成了十部分,從不同的路線分批次出發。
也就是一個連的新軍,押送一百七十名粵武備軍。
將近半個月後。
一千七百多人的粵武備軍,終於被押送到達蓮花縣。
清點人數時,發現粵武備軍只剩下不到一千五百人。
這少了的兩百多人,大部分人是趕路時偷偷跑了,小部分染上瘧疾或其它急症,病死在了途中。
手下的一千四百新軍也死了十幾個。
餘恪對此也早有預料。
古代行軍打仗就是這樣,最難的不是跟敵人交戰,而是把人送上戰場,或處理俘虜。
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如果將這四十萬人放回趙國,怕趙國捲土重來,再犯大秦。
不放回趙國,這四十萬人每天消耗的糧食,大秦也難以承受。
就只好殺了。
餘恪命人在蓮花縣城外安營紮寨。
安頓好了所有士卒後,餘恪帶著兩個近衛,走進縣裡一家酒肆。
“三位客官,想吃點兒喝點兒什麼?”酒肆小二連忙上前詢問。
“小二,店裡有什麼酒?”
餘恪從懷裡掏出一塊兒碎銀放在桌上。
“小店有自家釀得春風醉,遠近聞名,味道不是一般酒可以比的。”
餘恪道:“那行,來一壺嚐嚐。再給我燒兩隻肥雞,來幾樣素菜。”
“好嘞,客官您稍等。”
小二收下桌上的碎銀,轉身走向後廚吩咐廚子。
半晌後端上來一壺酒和一碟鹹菜和一碟花生。
“後廚正在做,馬上就好。”
餘恪點了點頭,問道:“小二,這鎮上哪裡有換銀票的地方?”
小二指了指方向:“有,沿路走到頭右拐就有一家櫃坊。”
過了一會兒,菜都上齊了,餘恪又要了些米飯和兩個近衛一起大快朵頤。
這時酒肆裡又走進來三個人。
這三人步伐穩健,氣息悠長,似有武藝在身,背上揹著用白布裹著的長條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