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飛一路踏海而行,來到接近南疆的地方才將居羅島放下。
十餘里外的軒轅法王看著餘飛的動作,心中又怒又驚。
這點距離在餘飛和軒轅法王這等修為之人眼中和沒有也沒甚區別,餘飛這等行為說是挑釁都有些輕了,也難怪軒轅法王憤怒。
只是怒歸怒,軒轅法王卻不敢來討公道。
餘飛佈置好,眼看軒轅法王沒有出來的意思,也只能遺憾的嘆息了一聲,收起法身,縱起劍光往北而去。
其實這神仙殺劫也不是沒辦法避過,除了那些註定要應劫之人。
其餘人等只要不是那大惡之輩,又能守得住道心,只關閉洞府一心修行,不受外間恩怨所擾,還是有機會躲過去的。
......
雲南沐王府。
自崇禎自縊到現在已經過了兩個多月。
大明實行的是兩京制度,在崇禎帝朱由檢自縊、BJ城易主之後,南京成為有實際內涵的另一個政治中心,成為原明朝官僚最集中的地方。
本來盧象升和曹變蛟都是準備去南京繼續為大明效力的。
卻不想南京絲毫沒有奮發的意思,反而開始了一場帝位之爭。
在北方大部陷落之後,當時逃難到淮安城的有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
鳳陽總督馬士英主張擁立朱由崧,因為他是神宗皇帝的孫子,而朱常淓是神宗皇帝的侄子。
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侍郎呂大器、右都御史張慎言、詹事姜日廣及原禮部侍郎錢謙益等主張擁立朱常淓,理由是朱常淓比朱由崧賢明,當立賢不立親。
兩方為了自己的權勢,吵得不可開交,都是寸步不讓。
馬士英得到江北總兵高傑、黃得功、劉澤清、劉良佐的支援,擁兵迎朱由崧進入南京,先給他以監國的名義。
史可法等人雖然威望高些,但奈何沒有兵權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不過史可法等人顯然也不是好惹的,五月,朱由崧即帝位,年號弘光。戶部尚書高弘圖與史可法、馬士英等被推入閣,史可法仍掌兵部事。
馬士英卻被踢出了南京,去督師鳳陽。
馬士英自認為乃是弘光帝最大的功臣,如今卻被踢出了南京,心中如何能忍,督師鳳陽也不去了,直接轉道向南,去與高傑、黃得功等人匯合,準備打回南京,奪取大權。
史可法等人既然能將其放出南京,自然也防了一手,拉攏了駐紮武昌的左良玉,將四鎮兵馬的必經之路給堵死。
眼看南京混亂如此,盧象升心灰意冷之極。
最後還是曹承宣勸道:
“這群人成不了事,還不如聽太師父所言,先去沐王府,咱們以西南財富練出十萬精兵,到時候再北伐,這才是正道,我們去南京只會陷入無窮的黨爭之中,正事恐怕一件也做不了。”
盧象升仔細思索之後,欣慰點頭道:
“承宣著眼大局,倒是我被局勢所擾,失了主意,好啊,承宣文武雙全,有你在,我大明一定不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