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發掘,還僅僅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雖然,新發現了六個祭祀坑。
並且六個祭祀坑,陸續已經出土了一萬餘件(套)與祭祀文化有關係的青銅器、金器、玉器。
但是,與古蜀國文明這個龐大而又神秘的,曾經在三千多年前統治了四川盆地的國家對比之下,這點文物簡直只是文明中1%都不到的東西。
廣漢目前可勘探出來的結果已經顯示,至少有一個12平方公里以上的區域,是曾經三星堆文明,或者說古蜀國人的國都地區。
在這麼大的一塊土地上,有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謎,還在等待考古學家們去發現,探究。
陳翰和莊雲鵬他們,在支援三星堆八號坑的發掘工作三個月後,也就將三星堆內的器物全都提取完成了。
八號坑總共提取6000多件有編號文物。
而三星堆祭祀坑已提取總計近1.4萬有編號文物。
八號坑內,主要分為三大類,金器、青銅器和象牙製品。
其中象牙有數百根,完整的和殘缺的都有。
各式各樣的青銅器則有數千件,其中比較特別的是70多件青銅人頭像,數量超過了1986年1、2號坑出土青銅頭像的總和,對現代人瞭解古蜀人“樣貌”和藝術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八號坑的其他文物,就沒有多“驚世駭俗”了,無非就是一些特別的神獸,面具、以及常見的青銅禮器,酒器之類的東西。
最重要的“文字”沒有發現,對陳翰來說,這次考古工作就算是一次“失敗”的考古。
沒有文字,就很難去探究三星堆文明背後更深的文化背景,也無法知道這個文明的具體歷史來歷和過往。
不像“曾國貴族墓葬群”,可以靠著一個個青銅器上的鐘鼎文,去解密這些貴族生前的身份。
甚至縷出一個大差不差的曾(隨)國國君世系譜來。
對三星堆文明來說,甚至現在都無法確定,他們是否和歷史上記載的蠶叢、柏灌、魚鳧,杜宇等幾個古蜀政權有關係。
這個問題,在沒有發現確鑿文字證據之前,註定是沒辦法解答的出來。
在三星堆忙忙碌碌的挖了三個月後,將八號祭祀坑內的所有文物都提取出來,交付給三星堆文物修復部門。
陳翰等從社科院考古所支援來的考古工作人員們,在三星堆的發掘工作也就算是完成了。
接下來對三星堆文化、文物的後續研究工作,是當地專門的三星堆考古所來接手負責的。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幾十年裡,三星堆文物考古研究所,都將會承擔研究三星堆遺址的這個龐大課題。
數十年如一日的在每一個發掘季裡,組織省內和所內的考古力量,對三星堆遺址12公里範圍內的龐大土地,進行田野發掘工作。
直到發現下一個祭祀坑、或者都城遺址、甚至王宮遺址,或者任何其他重要的遺址時,才會引起下一波全國目光的關注。
然後來自全國各地的考古力量,再次匯聚三星堆,展開一輪新的探究三星堆文明之旅。
直到,將整個三星堆遺址都發掘出來,直到華夏人弄清楚這個從五千年前,一直延續到三千年前,又突然滅亡的文明,到底是何來歷為止。
當然,四川盆地的上古先秦遺址,遠不止有三星堆一個。
還有比三星堆年代更早的,成都平原迄今為止能追朔到的最早的考古學文化——寶墩文化。
也有比三星堆晚一些的十二橋文化,包括了十二橋遺址以及金沙遺址。
還有更晚的晚期蜀文化,大約是春秋末年到戰國時期的“開明王朝”,也就是最終被秦國滅亡的那個蜀國。
未來幾十年裡,四川本地的考古力量,將會圍繞著這四個大型文化遺址,進行持續不斷的考古發掘工作。
我們這些後人,想要嘗試去讀懂蜀地文明的時候,只能從遺址和文物的蛛絲馬跡中一窺文明的真相。
也許,在30005000年前的華夏大地上,存在著這樣一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