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玩這一套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反正,在華夏學者看來,無論三星堆的這些字元是不是文字,都無法否定三星堆先民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
不過,能發現文字的話,當然是更完美的情況。
而且,華夏學者們自己,其實也不認為三星堆文明發展如此成熟的情況下,還沒有出現文字。
因為,如果沒有文字,三星堆先民如何統治龐大的疆域,如何實現資訊準確傳達,如何積累高超的青銅技術,工匠們如何協同工作?
光靠語言幾乎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
因此,從社會發展邏輯上來看,三星堆先民應該存在文字系統。
而且,古代文獻上記載古蜀國存有文字。
東晉史學家常璩的《華陽國志》非常有名,是研究四川歷史、地理、風俗人情等的重要文獻。
常璩在上面記載:「彭祖本生蜀,為殷太史……見稱在昔......有周之世,限以秦巴,雖奉王職,不得與春秋盟會,君長莫同書軌。」
意思是彭祖是蜀人,後來擔任殷商太史官。
說明有蜀人精通商朝文字,周朝瞧不起蜀人,雖然要求他們服從中央命令,但不准他們參與諸侯會盟,君長之間來往,書信用不同的文字,車道的寬窄也不同。
顯然,至少在周朝時,古蜀國有文字,而且與中原文字不同。
而周朝時期的古蜀國,肯定不是突然出現的,是繼承了三星堆文明的後裔。
他們的文字,當然也是不可能憑空出現,也是繼承了三星堆文明的文字。
一門語言、文字的演變,不是幾百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上千年時間的演化。
就像商代的甲骨文,發展的已經十分成熟了,看起來並不像是比較原始的文字。
現在學術界就廣泛的認為,在商代甲骨文之前,一定已經有不成熟的文字系統在演化了。
出土了骨笛的賈湖遺址,就很有可能是華夏文字最早的發源地。
賈湖遺址位屬早於仰韶文化的裴李崗文化,古代賈湖先民曾在此居住了千年之久。
而在賈湖遺址出土的部分文物上,就有一些骨刻的符號文字,這些刻下的符號,與甲骨文之間其實是有相似之處的,或許就是甲骨文的祖宗。
而仰韶文化,在目前的研究結論下,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源頭,也就是黃帝、炎帝部落的雛形。
從裴李崗文化到仰韶文化再到陶寺文化再到至今還沒有發現的「夏朝」遺址,最後到商文明,實際上是有一脈相承的體系存在。
只是中間還缺乏足夠多的考古證據,以及最重要的「夏」遺址沒有發現,導致這一條文明鏈無法被證明。
但是已經可以證明,商朝的甲骨文,肯定不是商人在短短一兩百年裡就發展出來的。
肯定是繼承了數千年的文明經驗,最終才出現了成熟的甲骨文體系。
而蜀人的文明,三星堆文明,也絕對不可能沒有文字,只是還沒有發現!
現在八號祭祀坑裡,數千件青銅器,其中不乏有隔壁商朝常用來燒錄鐘鼎文的鼎、尊器。
那蜀人會不會學隔壁的商人,也在青銅器上刻下自己的文字?
滿級考古大師.
顧屈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w&n,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您也可以用手機版:&n,隨時隨地都可以暢閱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