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莊雲鵬,陳翰步伐飛快的,來到了考古基地的簡牘研究室。
一進門,他看到的就全都是人頭。
嗯,只要是休息的考古人員,全都來到這裡了。
簡牘實驗室將部分竹簡復原出來的訊息,早就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遍了考古基地。
對一個考古專案來說。
最重要的東西,從來都不是那些青銅器或者漆器。
最重要的發現,永遠都會是文字!
利簋,之所以成為國寶,並不是因為這是一個精美的青銅器,而是因為利簋上記載的「牧野之戰」銘文!
對任何一個文明來說,文字傳承永遠是最重要的東西。
因為文字作為唯一的資訊載體,能夠最大程度的留下那個時代的一切資訊!
對海昏侯墓來說,不管是那些黃金也好,還是海昏侯墓裡的各種珍寶也罷。
重要程度最高的,永遠是帶有文字的文物!
不管是那枚「劉賀」印,還是那件刻有孔子名言的穿衣鏡,都是其中最重要的文物。
而在文書庫內發現的這五千多枚竹簡和木牘,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在過來的時候,陳翰已經瞭解到。
海昏侯墓中的竹簡,大部分都是一個規格的,就是一根竹簡上,可以記載32個字。
五千多根竹簡,全部加起來得有十多萬字的文字內容!
雖然這些竹簡因為儲存情況很差,十不存一。
但是幾萬字的內容肯定還是有留下的!
幾萬字啊!
在戰國到西漢那個時代,一兩百字就已經是一篇文章了,上千字已經是一冊書籍了!
幾萬字,至少得有上百冊藏書!
事實上,也確實有這麼多。
抵達簡牘實驗室的時候,陳翰就聽到了幾位研究員聲嘶力竭的叫喊聲。
「大家都別擠,目前清理出來的竹簡,大約有幾十冊的內容,目前可辨者有兩道編繩,書寫字型三種以上!」
「內容十分豐富,懂得大篆、小篆和隸書的先生,可以先來研讀,其他各位就先別急,讓讓路!」
雖然,劉賀是生活在西漢時期,當時全國已經通行隸書了。
但是,他的藏書裡,卻包含了三種字型。
這很正常。
書籍這種東西,有很多都是從春秋戰國時代就保留下來的。
畢竟竹簡這玩意很耐用,不是放在地下,而是經常研讀使用的話,幾百年都不會壞掉。
劉賀的藏書裡,就有不少是戰國時期的典籍。
包括那《齊論語》,也是戰國時留下的典籍,用的乃是齊國的大篆文字寫下的。
生活在西漢中期的文化人,不但要掌握隸書和小篆,還需要掌握大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