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再體弱多病,也沒有這麼巧到前腳削掉三千戶食邑,後腳就病亡了。
劉賀多半還是被漢宣帝給氣死的。
想想他也確實挺慘的。
原本都老老實實放下了,打算“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了,結果平白無故的,只是因為一點小事,直接將自己四千戶食邑削掉了三千戶。
能不悲憤,氣憤嘛!
孔建文和溫所長,頗為感慨的放下了玉印。
至此,玉印算是搞清楚情況了。
第二天,社科院考古所和江西所的考古人員,就再次齊聚在了內棺停放的實驗室內。
既然在內棺裡出土了私印,那會不會出土海昏侯和昌邑王的金印呢?
這不免讓所有在場的考古人員,都無比期待了起來。
至於為什麼是金印而不是玉印,也是有說法的。
在做私印的時候,因為官方沒有任何明文制度規定,所以理論上私印用什麼材質都行,沒人管。
遂先生不過只是個五大夫,但是他口中含的“遂”字私印,就是用質地一般的玉做的。
劉賀的“劉賀”印,也是私印。
但是!這僅限於私印!
在官印的用度上,西漢官方是有嚴格規定的。
皇帝的印用玉,稱為玉璽。
諸侯王與列侯用金,稱之為金印。
也就是“皇帝六璽”和“XX王之印”“XX侯之印”,這些印的材質是不能逾越的,什麼等級就用什麼材質。
所以在南越王墓發行玉質的太子印和金做的帝印時,陳翰才認為這是逾越制度的行為。
海昏侯印和昌邑王印,自然得是符合漢代制度的金印才對。
現場考古人員,對這兩枚金印,也是非常期待的。
只不過,內棺裡的情況,很是複雜。
史記:帝王死,裸身下葬,以壁覆身。
當然,並不是說就不穿衣服了。
而是在裸身下葬,然後覆蓋了玉璧之後,再用衣服裹身。
只是,海昏侯內棺裡的情況不太好,劉賀本人的屍骨已經盡朽了,原本塞滿內棺的衣物,也全部都化作了泥土。
雖然隨葬器物奢華依舊,但是棺柩塌陷,水漫泥侵,遺物疊壓,部分的隨葬器物已經深嵌棺木之中。
想要在這樣的棺內提取文物,尋找金印,那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可以說是前所未見的高難度清理工作了。
主棺原本應該有一個正常的高度的。
但是可能因為地震的原因,內棺已經被壓成了一個相對很薄的薄片了。
而且是一邊高,一邊低,壓的很結實。
不同材質的隨葬品遺存,都發生了嚴重的疊壓。
就像是被真空壓縮了一樣。
想要一件件清理出來,絕對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