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奇怪的是,這枚玉帶鉤的下半部,準確的說,是在下面鉤子的那一節上端,有一塊長度在一厘米多點,是用白淨溫潤的一截瑪瑙打造的!
這節瑪瑙,看起來非常像玉。
剛開始還被陳翰認錯了,認成了玉。
還是後來李教授認真判斷後,確定這是塊瑪瑙。
神奇的是,這塊瑪瑙是後來安裝上去的!
而在瑪瑙之下的鉤部與掛鈕,卻是真的用和田白玉所製作的!
也就是說。
實際上,這根玉帶鉤,是一件組合器!
上半部古色古香,雕飾和紋飾充滿了戰國時期的風格,顯然是一塊戰國器物。
而下半部,則是後來劉賀又讓人重新打造出來的和田玉與瑪瑙組裝上去的。
或許,這件玉帶鉤,曾經因為戰國亂世的原因,損壞了一截,幾經輾轉,來到了劉賀手上後,劉賀很喜愛這件玉帶鉤,於是就讓工
匠將其修復完好,然後愛不釋手的戴在了腰間!
可能,喜歡收藏古董的劉賀,還有改造古董的愛好!
喜歡將這些破損的古董,重新變廢為寶!
這也是一件雅事!
「欸,有字啊!」
正在打量這件玉帶鉤的孔建文,突然發現。
在帶鉤的鈕上,刻有兩個字。
這兩個字很簡單,也不分什麼字型。
就是一個「十」和一個「二」,這兩個字從古到今,都是這麼寫的,倒是沒有什麼辨認困難之說。
但是,這兩個字作何表意,到底是讀「十二」還是「二十」?
孔建文和陳翰幾人,面面相窺,一時無解。
單單這麼兩個字,想要弄清楚含義,那可太困難了。
這兩個字是在屬於戰國年代的那半段上出現的。
是後來刻的,還是戰國時就刻了。
意思又是什麼,是劉賀的第12或者第20件收藏品?
還是其他意思?
可能性太多了,不確定性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