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刀筆吏”,值得就是官衙裡專門負責捉刀抄寫燒錄公文的小吏。
漢代人,但凡是有文化的,肯定都要在右邊掛一把筆刀。
貴族用玉帶鉤,掛玉刀,裝飾意義大於實用意義。
窮人不用帶鉤,直接將青銅筆刀插在腰帶上,更具實用意義。
而劉賀,作為一個擁有一整個庫房藏書的文化人,顯然是需要佩戴筆刀的。
不過他的筆刀,是用上好的和田白玉製作的玉刀。
看起來,確實非常好看和精美,出土的時候引發了考古人員的陣陣驚呼。
但是要說多實用嘛,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再堅固的玉,也就是個石頭而已。
石頭做的刀,能有多鋒利?
可能拿來削東西,也還算湊合。
畢竟石器時代的時候,大量原始的玉,就被古人拿來打磨之後當做工具了。
但是要說多好用,那肯定是不如鐵器的,就連青銅刀都不如。
真要拿這玉刀來在竹簡上刻字。
玉刀刻一個字的時間,都夠青銅刀刻三五個字了。
不然玉做的工具,也不會在商周時期就被青銅工具所替代了。
劉賀的這枚玉刀,更多隻是裝飾用途而已。
這就和皇帝的禮劍一樣。
難不成還真指望皇帝拿著鑲滿了寶石和玉金的禮劍,上戰場砍人嗎?
“咦,這小帶鉤旁邊還有個大帶鉤!”
孔建文一邊清理劉賀的腰間,一邊時不時的驚呼幾句。
帶鉤這玩意吧,雖然古人說是左右各戴一個。
但是這只是最少的情況。
實際上這玩意的使用上不封頂。
只要你不怕把腰帶都拽下來,在腰間掛滿帶鉤,然後在帶鉤上掛滿東西都不成問題。
劉賀腰間的帶鉤就很多。
除了兩個大帶鉤,還有幾個小帶鉤。
現在又發現了一個大帶鉤,那就是三個大帶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