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瓜子。
這玩意在考古領域,特別是在漢代考古領域,可以說是一個傳奇物件了。
漢代人,特別是西漢人,似乎很喜歡吃香瓜子。
在海昏侯墓之前,全國各地就在多處西漢墓葬中,發現了墓主人體內殘留的香瓜子。
甚至,辛追夫人的死亡,有一種猜測,就是與香瓜有關。
有醫學家猜測,辛追夫人可能就是在吃香瓜的時候,因為吃的太急,一下子吃太多了,結果香瓜性寒,引發了辛追夫人的急性腹絞痛,然後間接引發了冠心病,這才突然死亡的。
甚至因為死亡的太急了,所以吃下肚的香瓜子都還沒來得及消化。
在海昏侯的肚子裡發現了香瓜子,無疑也讓陳翰和孔建文幾人,對海昏侯的死因,有了幾分猜測。
既然吃下肚的香瓜子還沒有消化,那顯然海昏侯是在吃完香瓜子之後,就突發急性病,然後迅速死亡的。
只有這樣,他的胃才會停止工作,香瓜子沒有被消化,才能儲存兩千多年。
不然如果他是久臥床榻死亡的,那肚子裡估計也就只會有一肚子藥或者粥了。
雖然說,只要是去世,肚子裡多多少少都會留有未消化的殘留物。
但是如果是久病去世,肚子裡可能會有粥,可能會有正常的飯食,但是絕對不可能會有香瓜子的...
哪家的病人,在躺在床上,話都說不利索,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還能有那食慾和胃口吃香瓜啊?
肯定得是在精神頭很足,身體沒什麼大礙的情況下,才能酣暢淋漓的吃香瓜的!
屍骨盡朽,瓜子依舊。
對於這些瓜子是不是香瓜子,陳翰只是猜測而已。
雖然孔建文在看過之後,也認為是香瓜子,畢竟有過往的出土例項可以參考。
但是科學是嚴謹的。
為了確定這種瓜子的品種,孔建文不但提取了幾顆送去中科院化驗,並且還在考古基地隔壁的縣城,買了幾個品種的香瓜子回來。
打算一個一個的比照一下。
香瓜,也就是甜瓜,是一個很籠統的分類。
在現代華夏,香瓜的品種非常的多。
什麼蘭州白蘭瓜,江西梨瓜、加密洋香瓜等等各種品種,應有盡有。
雖然甜瓜植物的起源甜瓜種,起源中心是在非洲衣索比亞高原及其毗鄰地區。
但是華夏甜瓜種質資源豐富,栽培與馴化歷史悠久,據考證至少在3000年以上,也是甜瓜的次起源地。
近幾十年來的考古發掘證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已在帝都長安近郊邵平店和湖南長沙馬王堆發現了薄皮甜瓜的蹤跡。
又據《太平廣記》載,東漢明帝(公元58年)的陰貴人,夢食瓜,時有敦煌獻異瓜種叫“穹窿”。
這與突厥語現代甜瓜發音“可洪”相近,說明當時XJ—甘肅一帶的厚皮甜瓜已經頗有影響。
所以,雖然西瓜傳入華夏的時間很短,只有一兩百年。
但是其實華夏人自古以來就有吃瓜傳統的。
特別是在兩漢時期,香瓜是隻有高階貴族,才能夠享用到的極品水果。
畢竟在那個年代,香瓜栽培不易,要佔用農田不說,而且那個時候“糖”是十分高階的調味品,普通人是吃不到的。
就連貴族,也只能靠著蜜蜂弄到點糖吃。
這自帶甜味的香瓜,自然就是糖分的最好來源了。
當然,西漢時期的香瓜,肯定沒有現代香瓜甜的,吃起來也就略帶點甜味,更多是清爽的味道。
像現代香瓜這樣含糖量非常高的瓜種,西漢是不可能吃到的。
賣到了一堆香瓜後,孔建文就將每種品種的香瓜都切開,取了一些種子,與劉賀(本章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