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兩天時間,內槨室床榻下的這一片文物,才被全部清理了出來。
容易提取的,都被分類單個提取了出來。
不容易提取的,則是採取整體提取,送入實驗室進行清理。
總體來看,這片床榻下的文物,大多都是墓主人生前的日用器。
包括鼎、香爐、桉幾、漆盤、燈、漆盒之類的東西。
其中最特別的,是一件引人注目的大型青銅大件!
一盞連枝燈!
根據《武帝內傳》記載:“西王母遣使謂帝日,七月七日,我當暫來,帝至日掃除宮內,燃九光之燈。”
雖說西王母只是傳說中的人物,但九光之燈,應該就是如樹燈一樣的九連枝燈。
簡單的說,這玩意就是一盞等人高,然後分出了好多個枝杈,每個枝杈就是一個豆型燈的組合型燈器。
有九個枝杈,那便是九連枝燈,有五個枝杈,就是五連枝燈。
而在海昏侯劉賀墓中出土的這盞連枝燈,就是五連枝燈。
不過很可惜,因為地質變動的原因,這盞連枝燈已經破碎了,不復原本直立在內槨室的樣子,坍塌成了一個青銅堆。
後續需要花費不少的修復功夫,才能將其修復好。
除了這連枝燈外,在劉賀的內槨室中,還擁有大量精美的漆木器!
漆木器,在漢代是比較金貴的東西,不僅價格昂貴,而且只有身份比較高貴的人才能用。
類比一下,馬王堆也不過才出土了184件漆木器而已。
可是海昏侯墓中,目前已經出土了一千多件漆木器了,很多還鑲嵌著金銀飾品。
並且,這還不是全部,還有漆木器仍未出土。
其中,最精美的一件漆木器,要數一個漢代的“化妝盒”!
這個化妝盒,叫做——奩(lián)!
奩古代婦女梳妝用的鏡匣,是古人盛放梳館、脂粉的梳妝盒、多為木質漆盒。
這次南昌海昏侯墓內出土的三子奩和漆奩歷經2000多年,卻依舊精美如新。
有貼金、有鑲金、也有扣銀邊,相當於漢代最高檔的“梳妝匣”或“化妝盒”。
這個三子奩為一個圓形的大盒子、裡面又裝有三個分別為馬蹄形、長方形和圓形的小盒子、上面均有扣銀工藝以及柿蒂花紋。
這個“化妝盒”,自然不是海昏侯夫人的,而是海昏侯本人的!
在西漢時期,貴族階層的男男女女,都需要梳妝的,對化妝的要求非常高。
這點其實在東西方都很默契。
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在早期封建時代,只要是貴族,不管男女都需要精心梳妝打扮的,這叫做“貴族的風度和氣質”。
更別提華夏男子一直都是留長髮的,比起髮量一點都不輸於女子,更是需要梳妝。
所以,在西漢的時候,貴族們對這種造型新穎、作風華麗的多子奩,是非常喜愛的。
同時,這種奩形制多樣,造型獨特,做工精美,也充分代表了這一時期漆器製作工藝的水平,和西漢人的審美標準。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件三子奩,就是專門用來盛放梳妝用具的。
在馬蹄形的漆奩中,考古人員就發現了梳子和篦(bì)子,數量清晰,儲存的非常好。
梳子都知道是用來幹啥的。
而篦子,則是一種梳髮用具,中間有梁兒,兩側有密齒,是一種齒比梳子密的梳頭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