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翰攤了攤手:“在東藏室內發現的那些鼎,還可以理解為是籍田時的祭祀用鼎。”
“但是這十個鼎,可沒法解釋了。”
“這肯定是禮器用鼎。”
孔建文撓了撓頭:“有看到簋嗎?”
十鼎有了,那簋呢?
難不成還有九簋?
“這些青銅鼎,我看著好像是成套的。”
孔建文考慮了一下後,說道:“先把床榻整體提取起來,再看看床下有什麼東西吧。”
這幾個鼎,都是在床榻的邊緣地區,而且因為床榻已經塌掉了,所以很多放在床榻下面的東西,都暫時看不到。
也許在這床榻之下,還有一套簋也說不定。
具體啥情況,得先提取了床榻再說。
陳翰也認同老師的決定。
他站起身去找了幾位社科院考古所的人後,大家就忙活著整體提取床榻了。
這可是個大工程。
這床榻雖然塌陷了,但是還保持著一個整體形狀的,有修復的可能。
一件漆木製作的西漢床榻,這可是十分稀少的文物,必須要妥善對待。
花費了兩天多的時間,制定了好幾個方案後,最終這個床榻才順利的被整體提取了起來。
在用木質的箱子層層包裹下,十多個人抬著這個床榻,就直往大墓旁邊的考古基地趕去。
床榻迅速的就被送到了文物保護用房,並且重新浸泡入了淨水之中。
因為有機文物,是很難儲存的。
特別是原本處於飽水環境下的漆木床榻。
一般情況下,漆木器是處於一個飽水環境中出土的,那就會盡快再將其放入飽水的環境內。
文物出土本身,就已經打破了他原有的這種平衡。
那為了避免平衡被打破後,文物迅速的氧化,就需要立馬給它換一個和原本環境相似的地方儲存,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延緩文物的二次損壞。
不能讓文物在中間短暫的乾溼轉換過程中,受到破壞。
這都是過去無數考古先驅血淋淋的教訓下,吸取的經驗!
當床榻提取後,床榻下的小天地,就露出了其貌。
然而,更讓孔建文和陳翰疑惑的事情出現了。
在床榻之下,並沒有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