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為了研究當時的古人社會發展情況,社交方式、社會面貌和風氣,找尋一些過去的記載,一窺當年之景。
所以考古必須仔細再仔細,認真再認真,不錯過任何一點古人留下的痕跡。
考古,從字面上說就是考察古代。
為什麼要考察古代?
因為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得知道我們是從哪來的,我們的過去是什麼樣的,從而知道我們未來要去哪。
透過考古,認識和知道兩三千年前的人生活的狀態,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他們當時為什麼這麼想。
從而得知我們這個民族是如何形成這個現狀和文化氛圍的。
更能夠用古人過去的經歷和故事,照亮我們未來的道路。
這很重要。
但是我們不可能從時間長河上回到過去,去親眼目睹古代人的社會發展和人文事物。
所以,透過考古的方式,才能使我們可以和他們面對面,讓我們超越時空。
考古幫助我們超越時空和古人對話,這就是考古的價值和意義。
考古是一面鏡子,一面可以讓現代人和古人對話的時光鏡。
......
比起可以一天盜好幾個墓的盜墓賊,考古隊的動作確實是慢得多。
足足用了半個月的時間,這塊五米乘五米,深度三米多的探方,才被清理了出來。
當工人們挖到三米的深度時,明顯土色不同的墓坑,已經隱約可以看得出來了。
陳翰他們一行人,也深度的參與進了發掘工作之中。
沿著土色不同的地方,又往下挖了差不多快兩米後,整個墓室終於是呈現了出來。
“這個墓應該是個豎穴土坑墓,只有墓室,並沒有墓道。”
“墓室平面呈長方形,直壁,拱形平頂,長3.9米,寬1.9米,高1.8米”
蘇颯拿著筆記本,認真的記錄著丈量出來的墓坑資料。
西漢時期的墓葬,高階的貴族和王室的先不談。
對於中低階貴族和平民來說,基本上還是延續了自舊石器時期晚期就形成的豎穴土坑墓風格。
豎穴土坑墓是一種常見的埋葬方法。
古人從地面豎直向下挖出葬坑,然後將棺木置入坑內,之後擺放隨葬品和其他殉祭物,再用土掩埋。
這種墓葬方式,從新石器時期到現在,都一直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