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海昏,立吳城。”
這是一句在鄱陽湖西岸廣為流傳的民謠。
海昏候國,這塊位於鄱陽盆地的侯國,在歷史記載中原本是人口稠密的一塊繁華之地。
卻在歷經600多年的繁華後,忽然從歷史上湮沒。
史書上記載的湮沒原因,各種猜測眾說紛紜。
多年來,沒有人知道2000多年前究競發生了什麼。
海昏侯國是什麼時候、如何消亡的、是商業南徙的衰敗,是像史書上記載的那樣毀滅於一次地崩山摧的地震,還是如民謠中歌唱的一般安靜地沉睡在了鄱陽湖底?
一座海昏侯國,隱藏了太多未解之謎。
許多年來、這個在鄱陽湖西岸消失了上千年的神秘古城,如同一座東方的龐貝古城、依舊不斷地被當地人提起。
並且,也被盜墓賊們各種窺探。
海昏侯雖然在史書上的記載並不多。
但是寥寥幾筆的記載,無疑也是勾勒出了一個昏庸無道,且生活十分奢華奢靡的諸侯王形象。
對大部分盜墓賊來說,他們印象中的海昏侯,是一位很有錢的西漢貴族。
因為他曾經當過皇帝,曾經從皇宮順走一大批財寶,並且在成為海昏侯之後,一直都沒有向中央敬獻酎金。
漢文帝時期,曾經頒佈了一個《酎金律》,大致的意思就是諸侯王和列侯們,每年都要上繳一定數量的酎金,用作祖宗祭祀。
實際上,這就是一種控制諸侯王和列侯手上的金錢,加強中央集權的手段。
到了漢武帝的時候,漢武帝就曾經用酎金成色不足為理由,一口氣幹掉了一大批列侯貴族,不但抄家富了國庫,而且也清理了一批列侯,使得國家貴族數量控制在了一個健康的比例。
而到了漢宣帝時期,酎金制度依舊是懸在諸侯王和列侯頭上的一把利劍。
但是,海昏侯不一樣。
根據史料記載,因為海昏侯當過皇帝的原因,對漢宣帝的皇位威脅非常大。
所以哪怕海昏侯一直在積極想要融入漢宣帝時期的政治團體,但是漢宣帝依舊對他非常防備。
不但不讓海昏侯來長安朝見。
就連一年一次的酎金敬獻,海昏侯主動申請想要去長安敬獻酎金,也被漢宣帝給拒絕了。
也就是說,海昏侯是不需要去長安敬獻酎金的。
漢宣帝對他只有一個要求,在江西這片犄角旮旯的地方,老老實實的待著,最好待到死都別動。
所以,海昏侯雖然食邑不多,但是因為他不需要每年都被中央割韭菜,卻能夠攢下一筆不菲的財富。
更重要的是,他的這筆錢,還沒辦法傳下去。
因為海昏侯去世後,他的兩位繼任者,都接連在還沒來得及繼位的時候,就死了。
他們的死,到底是真的純粹是意外,還是來自漢宣帝的惡意,現代人已經不得而知了。
但是,因為劉賀的兩個兒子都是還沒來得及繼位就死了,所以當時的豫章郡郡守,就上表漢宣帝,認為海昏侯一系不得天佑,這是上天想要海昏侯一系絕嗣!
然後,漢宣帝就將海昏侯國除國了。
既然海昏侯這一系已經不繼續傳承了,那屬於海昏侯劉賀的所有財寶,自然也不需要繼續往下傳了,只能讓海昏侯帶入墳墓中。
這是漢代特殊的社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