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文物局已經批准了墩墩山這座被盜的漢代大墓搶救性發掘工作。
但是,考古工作者們也不是說挖就挖的。
在正式挖掘之前,必須要做完善的考古勘探工作。
4月16號,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隊抵達南昌的第二天。
對被盜墓葬周圍五平方公里的區域,全面、系統的考古調查正式開始。
三家考古所,共計五十多位考古工作者,帶著一根根洛陽鏟和現代科技考古裝置,在墩墩山附近開始了田野調查工作。
所謂的田野調查工作,其實就是到處打洞。
一根根洛陽鏟,就這樣一鏟一鏟的,在方圓五公里的範圍內,不斷的打下至少15米以上深度的探洞,勘探被盜墓葬附近的情況。
這是盜墓賊絕對不可能做的事情。
盜墓賊只關心主墓室內有沒有寶貝,不會去關心這座墓佔地有多大,為什麼會在這裡,周圍有沒有其他重要的遺址,要不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保護。
這些是考古學家才會考慮的事情。
事實證明,做田野勘探,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隨著勘探工作的漸漸深入,三支考古隊,漸漸摸清楚了墩墩山範圍內漢代地質層的情況。
不但發現了這座墓的墓園,並且還發現了以紫金城城址、歷代海昏侯墓園、貴族和平民墓地魏核心的海昏侯國一系列重要遺存。
漢代紫金城遺址,乃是海昏侯國的都城。
發現了紫金城遺址的城牆後,圍繞著這座城,很快就在方圓五公里的地域內,發現了另外兩座帶墓園的列侯墓地。
以及在被盜墓園的正北方,發現了一個祠堂崗。
在祠堂崗的東方,則是一片平民和貴族的墓區。
由此,考古隊便弄清了以海昏侯都城、墓園區、貴族和一般墓葬區組成的體系完整的海昏侯國聚落遺址,整個遺址分佈面積達5平方公里。
這在華夏考古漢代考古歷史上,屬於是首次發現如此完善的都城、墓園區、貴族和一般墓葬區配套的遺址群!
這片遺址群,是華夏發現的面積最大、儲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
是重要的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
是研究西漢侯國曆史最獨特的大遺址!
光是這片遺址的發現,就已經足夠稱得上是華夏考古的百年大發現之一了!
透過這片遺址,華夏考古學家們,能夠很清晰的、深入的瞭解到西漢時期的歷史、社會、人文、墓葬等等方面的重要文化遺產!
不需要有任何的金銀器文物!
光是這片遺址群,就足夠讓華夏考古學家們,研究十年都不止了!
反倒是那些被盜的金銀器,不太重要了。
漢代的金銀器文物和隨葬品,甚至金縷玉衣,過去都已經有不少出土了,這些東西不算多稀奇。
但是這樣一片漢代的文化遺址,那就是真的稀奇的很了。
畢竟經過兩千年的風雲滄桑,大部分的漢代舊城、遺址,都已經因為戰亂,或者人類發展等原因,早早的就消失了。
包括土層中都很難發現。
因為很多現在還存在的古城牆,就是疊壓在歷朝歷代的城牆之上的。
比如鄭州老城牆,下面就疊壓了明代的城牆、唐宋的城牆、南北朝的城牆、秦漢的城牆。
想要發掘其下的文化層,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除非將上面的古城全給拆掉!
但是這座紫金城遺址卻不一樣,這是一座漢代之後,就深埋在地底,並沒有再往上疊加城牆的遺址。
只需要將土挖開,西漢時期的侯國都城樣貌,就會毫無阻力的呈現在現代人眼前。
當然,除了紫金城城址之外,最重要的被盜墓園,也是重點勘探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