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教授提出建議的第二天,他們就搞定了“蹺蹺板”。
廣州考古所的研究員陶建力,藉助著這簡陋的空中長梯,從過道鑽進了西耳室內。
一進入西耳室,首先讓陶建力注意到的,並不是那堆滿擠壓在室內的各種青銅禮器,而是頭頂的大裂縫。
雖然西耳室是在岩石層內鑿出的一個房間,但是同樣也會弄封頂石板的。
不然的話,在人類的觀念中,這就不是“室”,而是一個洞穴了。
堂堂南越國君,陵墓怎麼能在洞穴裡呢,必須得建室。
但是這封頂石板的情況,卻不是很樂觀。
“室內的4塊頂蓋大石板,各有一條貫穿性斷裂,並有較嚴重錯位,最大錯位可能超過了10厘米!”
陶建力的呼喊聲,很快就傳到了在前室內等待的廣州考古所其他工作人員耳中。
並且,陶建力拿著的攝像機,拍攝下來的畫面,也同步傳輸到了所長傅譜手中的平板電腦上。
四條非常顯眼,並且驟看險情十分嚴重的裂縫,出現在了他們眼中。
確實,這麼驟一看,非常危險,好像隨時四塊石板就會砸到地面。
但是傅譜和幾位研究員稍作討論了一下後,就放下心了。
“耳室是掏洞建造的,所以頂部其實並不存在重荷問題,並沒有遭受到過大的壓力。”
“而且頂蓋石周圍也沒有空隙可以讓它們產生位移了,鑿出來的空間就這麼大。”
“頂蓋石就算裂開了,應該也不會下塌的,還是挺安全的。”
傅譜抬起頭,憂心忡忡的看向了西耳室過道上方的三塊石板。
“倒是這過道頂上的石板,斷裂情況也很嚴重,隨時會有崩塌的危險。”
這座越王墓的位置,非常的巧妙。
在中心的前室、主室、後藏室,並沒有處於岩石層,上頭就是泥土層,頂蓋石要承擔20米深的填土壓力。
《劍來》
而東西耳室,以及後面的側室,則是橫向往岩石層裡鑿出來的洞,三壁都直接用岩石層來當牆壁,只有頂部搭了頂蓋石。
這頂部搭的頂蓋石,象徵作用也大於實際作用,沒有承重壓力。
但是過道上的頂蓋石不一樣,是真要承受20米泥土層壓力的。
雖然現在上面的泥土層都被清理乾淨了,但是這種“承重”的頂蓋,只要產生了裂痕,就有倒塌的風險了。
傅譜連忙派人找施工隊,將過道這邊的頂蓋石加固,並且做了支護防塌陷措施後,這才放心的開始進行了清理工作。
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門道處,原本應該處於西耳室墓門後的,一堆陶器,以及陶器隊上的兩個大銅鼎。
也是這堆陶器,和兩個大銅鼎,擋住了廣州考古所進入西耳室的步伐。
而且,在這兩個大銅鼎中間,還有一個空缺位置,看得出來原本應該還放了一個大銅鼎。
那個在前室裡看到的,明顯不屬於那位“景巷令”陪葬品的大銅鼎,以及幾個陶器,就是來源於此。
是在木質的西耳室墓門腐朽後,滾落進前室的。
看著面前門道處堆積厚度高達40厘米的一眾青銅器和陶器,傅譜指揮著幾個廣州考古所的研究員,爬上長竹梯。
“開始清理吧!”
“先從最上層開始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