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世居淮水下游,也就是AH南部的楚人,是咋將國土擴大到荊楚之地的。
而那些被楚國滅掉的越人小族,有些繼續往淮水下游遷徙,成為了後來的越國。
當然,楚國的向南開拓也是有限的,再往南,也就是嶺南的兩廣地區,還存在一些百越小國,縛婁、陽禺等國便是珠三角地區的方國。
《呂氏春秋》說:“縛婁國、陽禺國、驩兜國,多無君”,意思就是這些國家都還處於部落時代呢,非常原始。
但是2013年,廣州考古所在珠江三角洲水網地區,發現先秦時期墓葬300餘座。
出土銅鼎,銅鐘等青銅器以及大量的陶器、原始青瓷器和玉石器、鐵器。
學術界多認為這是古縛婁國的文化遺存,從出土遺物看,當時縛婁國已進入方國社會形態,並非是“無君”的原始氏族社會。
由此也可以推斷,廣東境內的驩兜國,或其他方國大致也是這樣的情況。
只是,這些先秦時期的墓葬,都是原始的豎穴土坑墓,當時嶺南也還沒有出現磚塊這種東西。
就算有,也不可能奢侈到拿來建造墓葬。
可是面前象崗的這座大墓,是典型的石室墓!
這種巨大的墳墓,通常用石頭搭建而成墓室,並且墓室深埋地下,人必須透過狹長的垂直通道才能進入墓室。
雅文吧
這顯然不是這些落後的百越方國,能夠建造的大墓。
這挖出的頂蓋石,一塊都得有個一兩噸重!
只有可能是漢代的諸侯們,才有這個財力物力,以及最重要的生產力!
於是,這座墓埋葬的是誰,在場的所有考古工作者,心中都有數了。
漢代,不管是東漢還是西漢,都沒有劉姓諸侯王被封在嶺南幾郡。
但是,西漢初年,嶺南這邊可有一個割據勢力,一個由秦帝國軍隊,建立的國家!
是嶺南歷史上第一個完整的王朝政權,南越國!
秦末,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兼併嶺南的桂林郡、象郡。
於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
漢高祖十一年,南越國成為漢朝的藩屬國。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秋,漢武帝劉徹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
於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滅亡南越國。
從開國君主趙佗至亡國君主趙建德,南越國一共歷經五任國王,享國九十三年。
毫無疑問,這座位於現代廣州市中心,原屬於古代番禺城城郭的象崗大墓。
埋葬著的,是一位南越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