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弛有度,雖然他學的是田野考古,但是各種報告、總結也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完成的。
用業內的說法。
考古人一年只幹兩件事,發掘與整理。
半年在發掘現場進行考古工作,半年整理發掘報告和總結經驗,落實發掘成果。
華夏考古,也就是靠著這一年年的不斷髮掘、總結,再發掘、再總結而逐漸完善,逐漸成熟。
番茄
跟著孔建文進行文峰塔專案和鳳凰山漢墓專案的發掘總結,成果整理,對陳翰來說,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的過程。
早晚有一天,他也要學著和孔建文一樣,作為一個發掘專案的帶頭人,進行整個專案的發掘成果整理總結。
孔建文也確實是將他往專案領導人的方向培養的,手把手的教他怎麼把控一個發掘專案。
並且還將一些“獨門秘術”,傾囊相授。
這是莊雲鵬都沒撈到的待遇。
他只能苦逼逼的每天跟著研究生們補考古史、上古先秦史,而且每週還要接受孔建文的抽查考核。
雖然是師兄。
但是這內外門弟子的差距,是肉眼可以看出來的。
感受到這種區別待遇後,莊雲鵬更加淚流滿面了,當即就找上了陳翰。
“師弟,我也不求著能成為老師的親傳弟子了。”
“只是你能不能和老師求求情,就把我當個屁放了,明年別繼續延期了。”
“俺想畢業回老家考古所混個編制,過上早九晚五的坐班生活。”
面對師兄這個不過分的“小要求”,陳翰並沒有給予回應,只是眼神深邃的看著他。
莊雲鵬的老家,和陳翰一樣,都不是一個有豐富考古資源的地方。
當地考古所一年能有一個月在進行田野考古都算是旺季了。
相對來說工作還是很輕鬆的,可以早早過上半退休生活。
只是吧。
陳翰這段時間跟著孔建文學習的時候,聽過孔建文閒聊時說,明年社科院編制增加後,打算給莊雲鵬也留一個來著。
他雖然知識儲備不夠紮實,但是幹起活來確實是一把好手,堪稱優秀工具人。
孔建文也用的挺順手的,比起那些笨手笨腳的新人不知道強了多少。
與其去公開招剛畢業的新人,還不如繼續用莊雲鵬呢!
“師兄,你的這個夢想,恐怕是沒機會實現了。”
陳翰微微一笑,一副十分看好莊雲鵬的表情。
“老師說了,以後還要你留在社科院考古所發光發熱呢。”
“這裡才是能實現你價值的地方,回老家這種flag,就不要立了。”
“所裡才是你的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