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6日。
文峰塔墓地。
原本坑坑窪窪,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探方,都已經陸續回填了。
停工了半年之久的房地產開發商,終於能重新開工了,指揮著施工隊和建築車輛,進行著地基平整工作。
樹立在工地旁邊的流動板房內。
社科院考古所的職工們,也都在忙著收拾自己的行李,準備離開這裡。
過去的半年裡,是大家豐收的半年。
墓葬真的太多了。
六十六座墓,平均到每個人身上,都有兩個以上墓。
以一個墓為一篇論文,那至少也可以產出兩篇論文來。
更別提其中有很多墓的出土文物都足夠單開一篇論文。
比如根據出土的車馬器,談一談曾國的戰車與中原諸侯戰車區別。
根據出土的陶器,淺談一下曾國的製陶風格。
根據墓主人的社會地位和隨葬器物,談一談曾國的禮制,以及社會生產力。
而被孔建文重點培養的陳翰,也撰寫出了三篇重要論文。
這三篇論文,分別以【曾國的始封】【曾國春秋時期從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的改變】【曾國的臣服與落寞】為論文主題。
大致梳理了一遍這個受封歷史長達七百年的西周姬姓諸侯國,目前可以考考古證據揭示出來的歷史。
毫不客氣的說。
這三篇論文,一旦發表之後,將會成為未來學者們研究“曾國”時,必須要看的論文!
從考古的角度找尋到的曾國曆史,不敢說百分百是正確的,但是出錯的機率絕對要比文字記載更小!
以孔建文的眼光來看,陳翰的這三篇論文,完全夠應付博士畢業了。
直接從中拿出一篇論文來做博士答辯,都能過關。
不過孔建文並沒有提前給陳翰畢業的想法。
他今年才博一,運氣好遇上了曾國大型墓葬群的發掘,這才有機會研究這個在歷史文獻和考古領域都算是冷門且成果稀少的課題。
雖然幾篇論文的水平,都能達到博士畢業論文的標準。
但是他的學習卻還沒跟上。
不說別的,社科院那邊專門為研究生、博士生開設的理論知識課程,陳翰都還沒上呢。
田野考古是一門經驗科學。
不像物理、數學等學科,一些超級聰明的學神,只要夠聰明,可以一兩年就讀完博士,破解一個個物理、數學難題,一步登頂。
但是考古所謂的理論知識課程,其實就是將前人乾田野考古的經驗,傳授給新人。
這是必須要學的東西,也不可能有人沒學之前就生而知之。
就算是家裡有祖傳的盜墓手藝,那都不行。
就像是學醫學的,畢業論文寫的再好,課程內容沒學完,理論和實踐知識沒達到一定水平,也不能畢業!
所以這次文峰塔的發掘專案結束後,陳翰回京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迴歸校園,去上課!
至少要學兩年的課程,之後孔建文才會給他準備畢業答辯的事情。
當然,如果上課的過程中,突發新發掘專案,陳翰也還是得跟著導師到處跑。
這學,還有的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