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以前發掘的郭家廟、蘇家壟,基本可以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曾國世系。
這是非常難得可貴的事情。
所有西周諸侯國裡,包括那大名鼎鼎的戰國七雄,在考古發掘中,都沒有向曾國這樣,能發掘出完整的世系。
大多都是偶爾發掘到一兩位國君之墓,中間斷代非常嚴重。
更難得可貴的是,曾侯世系的勘探與尋找發掘,還和史書一點關係都沒有。
各位考古工作者們,完全是靠著考古的手段,沒有任何史料進行輔助,不但從地下將這個史書遺失的諸侯國挖了出來,還拼湊還原出了曾國一部分重要歷史!
最重要的始封原因,曾國從“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的轉變,再到吳楚之戰後徹底倒向楚國,不與中原通。
之差最後一個曾國的滅亡經過,沒有確定!
陳翰正在準備的【地下挖出的諸侯國】系列論文,如果能再補上曾國滅亡的原因,和確鑿的考古證據,那就真的是圓滿了。
不然,他的論文裡,關於曾國滅亡的原因,只能以猜測的方式,提出一個“曾滅於秦”“或因白起伐楚而滅”的觀點。
只是一個觀點,而不是確鑿的歷史證據,這讓陳翰非常可惜。
也沒辦法。
曾國在春秋戰國那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實在是太不起眼了,小到連滅亡都不被史官紀錄。
也許曾國的歷史,在楚國史官那邊,有很多詳細的紀錄,包括滅亡的時間地點原因,都會被楚國史官紀錄。
畢竟曾國是楚國忠誠的小弟。
可是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將各國史官紀錄的歷史,全部都銷燬了,只留下了秦國史官的記載,為官方正史。
司馬遷曰:“秦既得意,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為其有所刺譏也。“
秦始皇焚書時,將民間能收集的《詩》、《書》、百家典籍全都收集起來燒了。
並且,六國史官所著的史記,更是重點銷燬!
《詩》《書》《春秋》《左傳》《孟子》等等先秦典籍,因為當時學的人多,再加上很多人冒著被殺的風險私藏。
所以到西漢初年的時候,這些百家學說靠著口口相傳的方式,一部分儲存了下來,重新又整理成冊。
即便如此,百家之中一些較為冷門,學者較少的學說,也因為秦始皇的焚書,加上秦末亂世,徹底消亡了。
那各國史書就更別提了。
這玩意又不是啥需要學習的知識,一般寫出來之後都是儲存在各國公室之中,不會大肆傳播。
秦始皇一把火一燒,六國史書就直接被銷燬了。
到西漢時期,政局重新穩定下來後,也沒人知道六國史書的內容了。
傳聞中,秦始皇墓中,倒是有儲存一套六國史書陪葬。
不出意外的話,陳翰如果想要找尋曾國滅亡的原因,恐怕只能到秦始皇陵裡,找楚國史書看了...
想到這茬,陳翰不禁潸然淚下。
指望發掘秦始皇陵。
還不如指望那天運氣好,能在楚國舊都挖出藏在牆壁裡的《楚史記》更靠譜點...
哪怕這依舊虛無縹緲,至少還有個念想。
至於挖秦始皇陵,估計他有生之年是不可能看到了。
“哎,啥時候如果真能開挖秦始皇陵就好了,估計能直接將華夏春秋戰國歷史都給補齊了。”陳翰有些不切實際的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