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能翻譯出來的字都沒錯的話,那這段話的資訊量超級大啊!
接上上一段最後四字“左右文武”,這段話的意思就是:
“輔左文王武王終結了殷商的天命,平定天下,後來武王命令南公,到江河匯流之地營宅建設,庇佑淮夷,擁有了江夏的土地,是周室的遮蔽。”
第一段和第二段連在一起。
就是在介紹一位叫“白括”,尊稱“南公”的武王大臣,曾經輝煌的榮譽。
這位“南公”一開始輔助文王和武王打天下,後來憑藉著這份功勞,被武王封到了一處江河匯流的地方,統治這裡的淮夷,是周王室的一道屏障。
好傢伙!
聯絡到M1號墓是一位曾國貴族的墓,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曾國的某一任曾侯。
那這不就說明,這枚編鐘上記載的這位“南公”,應該是曾國的開國君主,記載的這段故事,是曾國被分封誕生的原因?!
陳翰自己都被自己翻譯出來的內容驚呆了。
在西周,“公”這個字代表的就是周王室最頂級的大臣,是一種尊稱,比如周公、召公。
所以“南公”的意思,應該是一位封地在南方的公卿。
而他的名字,應該就是一開頭提到的“白括”。
這位名字叫白括的南公,不但輔助文王、武王定鼎了天下,而且奉王命,在南方建立了曾國。
是曾國的第一代曾侯!
可是,陳翰迅速的在腦子裡過了一遍西周初年的大致歷史。
他不記得有哪一位西周知名的大臣叫白括啊?
難不成,這是一位被史書遺忘了的西周開國元勳?
所以曾國才一直都不見於史書?
畢竟祖宗都沒被史書記下...
可是,這個解釋不合理啊!
被武王命令“君庇淮夷,臨有江夏”,成為周王室在南方的一道屏障。
如此重要的大事,如此重要的一個諸侯國,怎麼可能會不紀錄於史書之上呢?
這就像是,在歷史紀錄沒有斷代的情況下。
兩千年後的史書上,現在這個年代,五常變成四常了,華夏消失於史書上了,查無此國了。
這也太離譜了,怎麼都不可能發生這種事的吧!
這位白括,不可能被漏掉,絕對是在史書上有記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