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隨國是幫助了楚成王奪得了楚王之位。
但是楚成王即位後,一邊向周天子進貢以鞏固王位,鎮壓夷越各族。
一邊也在大力開拓疆域,先後滅亡弦、黃、英、夔等小國,露出了勃勃野心。
很顯然,楚成王是一位和楚武王幾乎一脈相承的君王,是一位想要興霸楚國的君王。
如此一來,就在楚國隔壁的隨國,自然也是心驚膽戰的。
看地圖就知道了。
隨國的疆域,大致是現代的半個襄陽,半個荊門,三分之一個孝感,再加上一個隨州。
而楚國的疆域,幾乎就和隨國連在了一起,楚都郢的位置,就在現在的荊州。
要不是有一條漢江將隨與楚隔開,隨國根本沒辦法抵禦楚國的入侵。
面對咄咄逼人,一副要大肆兼併周圍姬姓諸侯的楚國。
在楚成王三十二年,隨國依靠漢水東邊各諸侯的力量,背叛楚國。
然而,這次背叛卻迅速被楚國平定了,隨國的最後一次掙扎也沒成功。
至此之後,隨國的國勢衰落,就只能徹底臣服於楚國了。
恰巧,楚國也連續出了三代優秀的國君。
楚成王、楚穆王、楚莊王。
楚國的國力,在這三位楚王的手上,達到了春秋時期的巔峰。
最後的那位楚莊王還是春秋五霸之一,曾經觀兵於周疆,在周都陳兵示威,問天子鼎之輕重,將周王室的臉面狠狠摔在了地上。
算算時間,楚國這三位國君在位的時候。
也差不多是曾公求的父親,曾公求、曾侯寶這三代曾國國君在位的時候。
當然,楚國好出超長待機型君王。
楚成王也在位了四十六年,沒準熬死了兩代甚至三代曾侯也有可能。
總而言之,應該是在楚成王到楚莊王期間,隨(曾)國徹底倒向了楚國。
在成王之前,隨國是隔三差五都會和楚國比劃比劃的。
直到楚成王之後,隨國就徹底臣服於楚,不和“中國”通。
以前,史學家們搞不明白,為什麼隨國在楚武王的時候還桀驁不馴,和楚國多次大戰,展現出了漢東伯國之氣度。
怎麼到了楚成王之後,就老老實實給楚國當小弟了。
大家只能籠統的認為,是楚國的威勢越來越強,幾代君王一代比一代勐,才威服了隨國。
現在棗樹林墓地這邊的兩代諸侯墓一出土,內情才明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