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考古》的影響因子可是超過1了的,也是中文核心期刊,對兩人未來的學術發展非常有幫助。
入學第一年,就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投一篇中文核心期刊,這已經把莊雲鵬他們羨慕壞了。
不過他們自己也有各種方向的論文可寫。
M105號墓出土的那把千年不鏽的青銅劍,M168號墓出土的四株半兩,以及那一套筆墨紙硯,還有告地書。
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展開來寫一篇研究論文的東西。
還可以展開研究研究這兩座墓出土物背後昭示的西漢初期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狀況。
雖然說靠這些內容想要投一區是有點難,但是二區論文還是可以投一投的,甚至一些影響因子比較少的核心期刊也有戲。
華夏的考古類期刊,處境和行業一樣比較困難,雖然核心期刊有7家,但是實際上影響因子能過1的才五家而已。
剩下的兩家影響因子只有0.9,放到熱門學科裡,根本夠不到核心的邊,甚至二區都有點難。
但是在考古學這邊,卻都已經是一區期刊了...
莊雲鵬他們往那些影響因子在0.50.9的二區期刊努力還是有戲的,雖然說影響力確實不夠,但是說出去也是投了二區期刊的。
學校有的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能給畢業了。
相對而言,考古學的博士是比較好畢業的,只要參與一次大型考古專案,論文很容易達標。
這也是託福於國內考古工作者供不應求的現狀了。
不然換物理、生物之類的大學科,讀博想要畢業簡直地獄難度,拖個七八年的都大有人在。
就這樣,陳翰帶著孔建文交給他的兩個任務,踏上了回福建老家的動車。
社科院考古所的其他人,也都陸陸續續的在1月1315號離開了荊州,各回各家享受假期了。
......
就在社科院考古所前來支援湖北考古所的大家,陸續離開荊州後。
湖北考古所的考古隊,卻亂成了一團。
讓我們把時間往前撥半個月。
2018年的12月28日。
隨州開發區淅河鎮蔣寨村葉家山。
寒風刺骨的冬季,村裡的農獲早就都已經收割完畢了。
但是這不代表忙活了一年的農民伯伯們,就能夠輕鬆了。
趁著冬天這個空窗期,葉家山的村民們,都在加急為自己的農田平整土地,除雜草,燒桔梗育肥。
這樣,來年開春的時候,才有足夠的地力可以繼續進行下一波糧食的耕種。
祖輩世代都是葉家村農戶的老李,此時就正揮舞著鋤頭,認真的平整自家的二畝農田。
“哐當。”
突然,老李翻弄土地的鋤頭,一鋤頭打到了一個十分堅硬的東西,震的他手都有些發麻。
“奇怪了。”
老李嘟囔了一聲,還以為是挖到了塊石頭,手上動作不停,繼續用鋤頭用力一鑿,連著土塊一起將“石頭”翻了上來。
結果,讓他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
被他從土裡挖出來的,並不是一塊大石頭。
而是一把泛著銅鏽綠的青銅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