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體不腐,無非就是幾種原因,封閉,無氧,環境穩定,再加以防腐手段。”
孔建文領著這隊醫學專家們,走到了被冷落的內棺旁邊。
論醫學,他不如這些人。
但是論考古,這些人拍馬也趕不上孔建文。
孔建文指了指內棺,示意大家往裡看後,才緩緩解釋道:“這口內棺在出土的時候,封閉性非常好,外面裹了六層麻布,完全隔絕了棺內。”
“而剛才你們在為遂先生做解剖的時候,我和小陳也沒閒著,仔仔細細的檢查了一遍內棺。”
“除了幾樣說了你們也不懂的珍貴文物外,棺材裡最特別的地方,有兩處。”
“第一處,就是棺內充滿了紅色積液,第二處,則是棺中有將近30厘米高的堆積物。”
孔建文嗶哩吧啦講了一堆,但是在場的醫學團隊眾人們,一點都沒有聽懂,反而更加疑惑了。
性子比較急的吳教授,乾脆直接打斷道:“孔所長,那這具古屍不腐的原因,到底是因為什麼?”
得。
孔建文忍住了翻白眼的慾望,和這群天天研究人體和生物學的人,就不應該兜圈子。
他索性直接說道:“就是因為這兩處特別之處。”
“我仔細分辨了,棺底的堆積物應該大部分都是絲織品的殘渣,大概就是墓主人貼身陪葬的衣物,腐朽後的殘留物。”
“光是殘留物就有這麼厚,可以推測的出來,遂先生下葬時,棺內應該是用各種絲織品塞的滿滿當當。”
“也就是說,棺內並沒有多少空間留給氧氣。”
“而這些陪葬的絲織品也是需要大量氧氣作用才會腐化的。”
“棺內本就不多的氧氣,根本不夠支撐這麼多東西腐化,所以男屍就算發生了自溶,也很快就會隨著氧氣的耗盡而停止。”
“可是,光憑藉這個理由,也不能夠如此輕易就讓屍體2100年不腐吧。”主修人體生物學的盧教授皺了皺眉頭,有些許不理解。
“就算在地底,棺材封閉的再嚴實也不可能完全隔絕氧氣的進入吧?”
孔建文敲了敲嘴角:“這時候,棺內的這些紅色液體,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了。”
他抬起頭看向了一直在皺眉苦思的陳翰,把這裡當成了上課現場,直接對他問道:“小陳啊,我考考你。”
“你覺得棺材內的這些紅色積液是什麼?”
在場的所有人,聞聲全都轉頭看向了陳翰。
包括兩位老教授,眼神中都露出了幾絲探究意味。
在實驗室內,一直都是個小透明的陳翰,冷不丁的突然被大家齊齊注視,卻十分淡定。
如果要說什麼東西和防腐最有關聯,並且是在西元前的西漢時期能搞到的。
那顯然非水銀莫屬了。
早在先秦時期,華夏人就已經知道用水銀可以給屍體防腐了。
最出名的就是傳說中秦始皇為自己打造了一個水銀地宮,為的就是能夠讓自己屍骨不腐。
到西漢時期,史書中更是有過不止一次記載,西漢貴族們在死後會用丹砂擦拭全身後再下葬。
並且,也已經有例項證明了。
七十年代發掘出土的馬王堆1號漢墓中,裝著辛追夫人遺體的棺槨內,和遂先生的棺內一樣,充滿了紅色的棺液。
而馬王堆1號漢墓中的紅色棺液,在經過化驗後,得出的結論是,液體中富含汞。
汞,水銀也。
陳翰咧嘴一笑,胸有成竹的回答道:“老師,這棺內的紅色液體,應該是遇水融化後的硃砂吧!”
硃砂,是一種天然礦石,在古代被當做一味中藥。
最重要的是,硃砂色紅,且主含硫化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