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西晉紙張開始普及之前。
古人在用牘和簡書寫的時候,如果寫出錯字了,就需要用削將寫錯的字削去,然後再繼續寫。
這樣才不會導致牘和簡的過渡浪費。
“嚯,這是位文化人啊,沒準還是個官僚吧!”隨手拿起了竹盒中的一塊空白木牘,陳翰有些不確定的猜測道。
西漢不是北宋,還沒有那麼多的讀書人和士大夫群體。
雖然經歷了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但是到了秦漢時期,“知識”依舊是隻能掌握在少部分精英階級手上的東西。
想要學習知識,對貧民階級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如果有某個貧民十分走運的讀書治學了,成為了會寫篆書的文化人,那最起碼也能混到個刀筆吏乾乾,成為西漢的官僚階級之一。
既然墓主人的隨葬品裡有一整套文房五寶,而且還有空白的木牘片。
那很有可能,這位墓主人生前就曾經是一位西漢朝廷的官僚。
不做官的人,就算有文化,那也大多都是抱著竹簡讀書,平常也很少會用到文房四寶。
那個時候還不興吟詩作對,不會搞什麼詩會、詞會,也沒有文人墨客的說法。
讀書人就真的只是讀書,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抱著竹簡讀書。
而不是沒事就拿著筆墨紙硯寫寫畫畫。
在那個時代,只有官僚階級才會大量使用文房五寶,因為他們需要大量書寫公文,傳達政令,記錄當地施政的情況。
根據華夏考古工作者們曾經發掘過的西漢墓葬經驗來看。
隨葬品中帶有齊全文房用具的墓主人,絕大部分生前都是一位官員。
比如,墓葬中出土了著名的“雲夢睡虎地秦簡”的那位“喜先生”。
在他的墓中,便出土了1155枚可供研究的竹簡。
上邊記載的,全是喜一輩子兢兢業業、一筆一劃刻下的自己每天的工作記錄,以及他自己手抄的醫學、書法、文書、法律相關書籍!
在他的墓中,沒有任何一件可以稱得上是“寶物”的貴重物品。
但是,這批他親自撰寫和留下的竹簡,卻是一批重要的華夏文化遺產!
是一批記載了秦朝璀璨文明的驚世之寶!
當看到竹盒中的這套文房之寶後,陳翰身上的汗毛立馬炸起。
心中的期待值立馬飆升到了頂點!
如果,萬一,這位168號墓的墓主人,也像喜先生那樣,是一位西漢時期的官僚!
並且將大量生前記載了西漢時期文化、政事、民生、醫學,以及自己工作經歷的竹簡,陪葬於槨室之中。
那,這將會是一份轟動華夏的驚世之寶啊!
一位喜先生,讓現代人全面瞭解到了秦國的律法、社會制度、民生、底層人民的生活情況。
他留下的竹簡內容,從秦國的醫學水平、秦國國政和征伐之事、官員培訓的方法、到完備的立法系統和一套秦朝完整的刑訊流程,以及20多種嚴密周到的法律條文!
甚至還有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理論和實踐記載!
清晰無比的帶著現代人,領略瞭解了一番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大秦帝國,最為輝煌的樣子!
那這位168號墓的墓主人,是否也能讓現代人,瞭解瞭解漢帝國曾經輝煌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