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軍大敗,涼州張寔蠢蠢欲動。國內又有丁零高車虎視眈眈。一旦爆發。不用姚裕來打,便是我們自己都要疲於奔命。眼下之計,唯有穩定後方。只有如此,我軍方可不動如山,姚裕才沒有半點可乘之機。”
謀主張賓說出自己的看法,石勒深以為然。
同時,張賓更是建議石勒將跟基地襄國遷徙至鄴城。
如今,北方已定,襄國已經不適合再作為根據地使用。
長安過於偏西,無法完美的統御關東諸多地方。
再加上,自八王之亂開始,長安便久在戰火之中,民生凋敝,經濟落後。若是發展這裡,要付出比較以往更加巨大的努力才行。
最最重要的是,姚裕手握漢中,若從陳倉出兵,可隨時威脅關中,對於經濟恢復,有著巨大的掣肘。
平陽倒是個好地帶,這裡有劉淵劉聰父子發展了幾十年,經濟不成問題。
可最最重要的是,這裡是匈奴人的舊地,又在山西諸多山脈之中。道路不通,若是有什麼緊急戰事的話,匆忙間很難調動整個北方的力量。
洛陽作為晉朝舊都,倒是比較適合,百姓依賴也比較高。
但問題在於,洛陽與長安一樣,都是同樣的久經戰火,民生凋敝。一樣的毗鄰前線。在姚裕兵鋒威脅之下。
算來算去,也就只有鄴城,適合做新的根據地了。
其一,鄴城從東漢末年開始,就被當時天下最大的軍閥袁紹所發展。官渡之戰後,曹操身為魏王,將鄴城設立為第二個大本營。晚年的曹操,甚至賴在了這裡哪都不去。
當曹魏建國之後,鄴城更是作為曹魏的北都存在。
雖然說八王之亂鄴城也被捲入戰火之中,可相比較其他的地方,這裡受損程度顯然更低。
這不麼,當張賓分析出幾個適合做新根據地的城市優劣之後,石勒便選擇了鄴城。
於是乎,襄國文武民生便向鄴城遷徙。
同樣的,石勒在軍中做了以下調整。
原本,石勒起兵之處,精銳老卒共有九萬左右。
這一路走來,擊敗了眾多強敵之後,九萬精銳還有六萬多。可惜的是,在潁川被姚裕一戰打掉了一半還多,這對石勒而言,絕對是傷筋動骨了。
為了改變這個局勢,他大膽的啟用劉曜與靳準麾下的精銳編入軍中。同時,將侄子石虎調回擔任三軍統帥。為的,就是更好的將這支隊伍化為己用。
同一時間,為了增加自己的實力,他在各地瘋狂擴軍四十萬。不管如何,先抗住不讓姚裕有北上的心思不是。
事實上,姚裕這會兒壓根就沒有和石勒掰手腕的意思。
潁川一戰他的確是佔了便宜不假,但為了這一場戰鬥,卻讓江北諸地的經濟倒退了兩三年。
若是這時候再用兵,怕是江北這幾百萬百姓就沒有活下去的可能了。
為此,姚裕不得不改變國策,先穩定發展幾年。
在發展的幾年期間裡,只是讓祖逖全衍姚信等人去煽動石勒在河南之地領地中的塢堡勢力。
就這樣,姚裕發展著自己搞著小動作,在石勒的底盤中不斷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