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的積攢實力,姚裕將汝南郡的治所遷徙到了懸瓠城。
同一時間,他開始讓陳忠將細作分派到荊州,打探情況。
目前荊州刺史是剛赴任的王澄。
與後來擁護司馬睿在南方稱帝的王敦王導算是族兄弟,是朝中太尉王衍的晚輩。
王澄年少成名,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神童。
可惜的是,這位神童犯了與其他士族子弟一樣的毛病,那就是好玄學不問政事。
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王澄到任之後,終日飲酒做樂,荊州內部的難民問題從不處理。
百姓們蠻起了衝突,常年數千人械鬥,他也不問。
荊州內所有大小事務,他都交給了身邊的親信郭舒。
如此一來,可想而知荊州境內,有多麼混亂了。
就比如說上一次,姚裕回老家處理姚信的事情,那王澄全程愣是沒有出現過。
身為荊州刺史,糊塗荒誕到如此地步,簡直就是胡鬧。
甚至於,如果不是擔心連連作戰,士兵疲乏厭戰的話,姚裕這會兒都能出兵南下,橫掃荊州。
對姚裕而言,王澄不重要,重要的是襄陽太守山簡。
山簡是竹林七賢中山濤的兒子,同樣是年少成名。
不過相比較王澄,山簡為人更為純真一些。
名聲也還行。
當然,與士族二代一樣飲酒做樂,好談玄學的毛病還是少不了的。
只不過山簡相比較王澄而言,多少還問一下政事。
這會兒的山簡,還只是襄陽太守,但兩年後,他便會升任鎮南將·軍,都督荊湘交廣四州諸軍事。
那時候,別說自己這小小的左中郎將了,便是荊州刺史王澄,都是山簡的手下。
當然,職位大小並不算什麼,在姚裕看來,山簡空有其名,統兵作戰沒什麼能耐,不然的話,也不會被流民帥王如按在地上摩擦。
他唯一需要忌憚的地方,也就是他的名聲了。
當然了,這些對姚裕而言,算不上什麼***煩。
畢竟,姚裕就是對付這些士族子弟起家的。
這不,在陳忠送回來了荊州情報之後,姚裕便開始為日後南下,吞併襄陽荊州做準備了。
···
戰後過了已經有兩個月。
在姚裕與麾下眾人齊心合力的協作之下,汝南郡徹底恢復了往日的繁榮。
先前投降的那兩萬多俘虜,因為有高侃在姚裕手下被重用的關係,一個個都收起了浮躁的心,認可了自己的新身份。
不止如此,在姚裕要求下,陶績可著整個汝南郡,挑選尋找出來了一百多名十三四歲左右,出身貧苦,人品靠的住的孩子選入懸瓠城學舍之中。
這地方,是姚裕前不久才組織起來的,為的就是培養日後自己的心腹。
既然已經和世家撕破臉,那必須做萬全之策才行。不然,你只知道殺戮世家,但沒有了世家的幫助,地方上的官員任免你怎麼辦?
該說不說,世家雖然混蛋,壟斷官場,截斷百姓們上升渠道。可在這個資源匱乏的古代,擁有著文化學習權力的他們,依舊是主流。
這一天,姚裕將這些日子收集來的古書範本全都交給了陶績讓其先教導著學生。
至於他本人,則是四處收集製作紙張用的桑麻樹皮,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著做出來紙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