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心頭疑惑的解開,所有人心中都為之欣喜,畢竟這禮佛之事乃是國家之盛世,所以都秉承一顆虔誠的心,誠心實意的禮敬佛陀。當眾人都明白這是一顆影骨舍利之後,雖說依舊可以將佛法發揚光大,但是都很想知道這真身舍利在哪裡……
經過這三個月在大慈恩寺的觀瞻,長安城內百姓,按照長安令規劃出來的順序,以坊為單位,不管信佛還是不信佛的百姓,也都盡數觀瞻了這一佛教至寶。當然,在觀瞻的過程中,看到什麼的都有。有的人說看到了佛光,有的人則說感受到了善念,當然也有的說感受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信念,還有的人說看到了不該看到的東西……
其實不管看到什麼,這都是一種心理的作用罷了,畢竟: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物事皆空,實為心瘴,俗人之心,處處皆獄,惟有化世,堪為無我。我即為世,世即為我。
在這供奉了三個月之後,因為這法門寺太過於陳舊,一方面就依照這高宗的旨意,勤加修繕,另一方面就按照事先計劃好的事情,將這佛影骨舍利迎入這大興宮內的佛光寺暫時供奉,供宮內妃嬪盡數觀瞻。面對如此之榮寵,為了感念這陛下與皇后對佛陀的禮遇,玄奘法師在這弘揚佛法的事情上毫不含糊,同時讓七位高僧大德,在這佛光寺中,禮佛唸經,以求教化人心。
不知不覺,一個月就這樣又過去了。此時的武皇后已經成為了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所以,這些日子也是基本上每日,總會去這佛光寺中觀瞻一番。不由得,就有了和眾人相同的想法,這真身舍利在五印度哪裡?既然這影骨舍利已經供奉了,是不是更應該供奉一下這真身舍利呢?
於是,就來到這兩儀殿,將這一想法,盡數告知了正在理政的高宗李治。經過這些年以及這些時日的耳濡目染,這李治,自然也頗受佛法的薰陶。故而當媚娘說出供奉這佛陀指骨舍利的時候,也是欣然同意。
但見這高宗李治,轉念一想,就說出了這樣的話語:“媚娘,這上次聽玄奘法師等人說起,這佛陀舍利還在曷利沙國的王宮之**奉,不如我們還讓王玄策出使大唐,代替咱們前去禮敬一番,你看可好?”
其實,這武皇后,早有這個想法。自古以來,沒有任何一個人的雄心都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雄心壯志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自從這武媚娘入宮之後,一步步走到這皇后之位,除了這李治能夠給予其一定的感情寄託之外。她早已將所有的思緒與剩餘的情感,都寄託在這佛陀的身上了。因為只有在這裡她才能夠得到這最誠摯的心理安慰。就如一個人,在不知道該如何做的時候,只有將所求之事,寄託與神靈;而此時的武媚娘正是如此!
這些日子,觀瞻這影骨舍利之後,已經透過種種的心理暗示,讓她的心情好了甚多,心胸也開闊了甚多。所以當李治提出了這個他不敢想象的念頭之時,自然是感覺這又是一個誠心禮佛,以示自己虔誠的機會。所以就欣然同意。
“既然陛下有這種想法,不如就請王長史和玄奘法師,前來這宮中,再商量一番這細節性的問題可好?”武皇后,隨後就說出了心中所想。
“如此甚好”但看這李治一邊批閱著奏疏,一邊答覆這媚娘。隨即就放下了奏疏,對身旁的小黃門說道:“速去大慈恩寺,傳玄奘法師和王玄策,就說有重要的佛事活動相商,務必要請玄奘法師過來。”
“唯”這小黃門領了旨意,就這樣恭恭敬敬的出去辦差去了。
這一日,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氣候不冷也不熱,天藍,雲白,綠樹亦是成蔭。此時的玄奘法師和王玄策,因為沒了那些日子的忙碌,倒是顯得輕鬆了不少。這倆人,這時候正在在這大慈恩寺,禪院之中的老歪脖子棗樹下,擺上了棋具,正準備廝殺一盤。
剛剛擺好,就見到這陛下的貼身侍從推開了這禪院厚實的大門。王玄策看著急急忙忙走進來的小黃門,就一邊對玄奘法師仰了仰頭做一提示,一邊微微笑道:“完了,這棋估計下不成了。”
玄奘法師扭頭一看,也是回過來微微一笑:“看來的確如此。”
“哎呀,剛剛好,你們二位可都在呀,快隨我走一趟吧,陛下和娘娘正等著召見你們呢”這小黃門走到他們跟前,隨即開口說道。
“老僧向來不問政事多年,還望內侍您多多體諒”玄奘法師雙手合十的辯解道。
“陛下早已料到法師會這樣說,不過這次談論的並不是政事,所以陛下就特意交代了,務必也請玄奘法師前去,是有佛事商量。”小黃門,於是就面帶笑意的說出了這樣的話語。
“既如此,那就走一趟吧王長史”玄奘法師也只能無奈的扔下這手中捏著的白玉棋子,隨著王玄策就起了身。
“不知是什麼樣的佛事。”王玄策不經意的就向這小黃門問到。
“剛才老奴在這殿中,聽陛下說是準備讓王長史再到這五天竺一趟,代為禮佛”
聽此一語,玄奘法師與王玄策都微微一愣?這是什麼情況。雖說心頭都深有疑惑,但是依舊跟隨這小黃門入了這大興宮。
自從這李治和武媚娘深信佛陀之後,向來對著玄奘法師禮遇深厚,基本上也都是順著他的意思來的。這不,只見這二人到了這兩儀殿之後,行過禮節,他們依舊是獲得了這賜座的待遇。
此時的李治還是在他的黃花梨御案後面批閱著奏疏,而這武媚娘依舊在這御案旁邊的軟塌之上,安然坐著。而這玄奘法師和王玄策作為臣子,則是側對面,端端正正的坐著。
“這次朕和皇后,找你們二位前來,是有一件關緊的事情與你們商量”李治,放下手頭的狼毫御筆之後,就對他們二位說道。
“陛下請講”二人異口同聲的回到。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請看下回……
編者說:第三次出使五印度,即將開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