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他頗為懶散,但是這也是其自信的一個具體展現,更是他能夠坐上這豹軍將軍之位的根本原因。說他智謀過人,正是因為,他根據剛才的爭論情況,將一半堅持防守與全部堅持迎敵的將軍,安放與城頭之上;其目的就是發揮堅持防守將軍的沉穩,施展堅持出城迎敵之將軍尋覓戰機之能力。
而將其餘堅持守城之將軍,安放於城中,則是為了防止城破之後,防守之需要。
其如此排兵佈陣之法,也是頗為新鮮;不過從用人方面來說,則是極為可取。隨著其分配完畢之後,他就領著一眾將軍,登上這城樓禦敵去了……
此時率軍攻城的王玄策,也僅僅只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他已經透過城內的烏莎斯密探得知了一切。這皮卡瓦自從得到阿羅那順的指示之後,主要以防守為主,況且憑藉此人的智謀,也是很不容易找出其破綻。
只見王玄策領著四千騎兵,在周曾,陳茂材,利波羯以及普拉帕德的護衛之下,就衝到了這王城之下。
而在城頭,觀瞻戰場動態的卡皮瓦,一看王玄策如此之陣勢,已經明瞭了一切!於是就在城頭之上大聲吼道:“我久聞將軍之威名,至如今已經攻佔了我五印度三個國家。作為異國使臣,將軍不僅前無古人,可以說還會是後無來者。如此之功績,已經可以給貴國皇帝做一個完美之交代。我王已經深知將軍之意,如若將軍悉數退兵,我王自當遣送回,扣押的貴國使臣。如若你繼續興兵來戰,此王城就是擋在將軍面前的一道鐵門栓,牢不可破!”
話語之間,皮卡瓦大手一揮,一眾弓箭手,已經將一支支雕花狼牙箭,齊刷刷射向了王玄策陣前,所有羽箭均是一字排開,頗為齊整……
看著如此一幕,利波羯對王玄策說道:“此人在我攻打曲女城之時,與其交過手,當時其駐守南門,頗為英勇,只可惜後來功虧一簣,不得不率兵撤退。雖說其弓箭手,箭法都如他一般精湛,但是隻要藤牌兵運用得當,也是不足為慮!”
至此時,王玄策才對其箭法有了一些瞭解。面對他這樣的下馬威,王玄策也是毫不示弱,隨著眼睛之所指,周曾已經心領神會,立刻就張開這凌雕花弓,隨手就是一箭,伴隨著“嗖”的一聲,隨著箭到聲響,咔嚓一聲,城頭的旌旗就此折斷!
觀此一幕,卡皮瓦也是心中一顫,對方軍中,竟也有如此英勇之人?
只見此時,王玄策義正辭嚴的大聲回道:“我深知將軍之信義,但是我大唐也不是不講理的地方。我等興致勃勃前來貴國修好,不曾想貴國竟然肆意羞辱,栽贓陷害,搶奪列國敬獻之寶物。我等受辱事小,但是這大唐的面子是大。如此這番,讓我大唐如何自處,如何屹立與列國面前。
面對這樣的奇恥大辱,我等豈能不為國找回尊嚴,尋回面子。送還我大唐使臣這是必須之條件,我等要的則是貴國大王阿羅那順,在列國面前的一句道歉,且將謀害戒日王,搶奪王位之事悉數說出,否則我們絕不罷兵!”
他們也都深知,對方不可能退兵,這僅僅只是託詞罷了;但是說出來,則是面子上的大義體現。
於是,卡皮瓦冷笑著答道:“將軍之條件甚為苛刻,我這裡就過不去,更別說我王了!此次你率騎兵而來,未帶攻城器械,緊緊只是試探我等吧!既如此,將軍就不必操心了,我這城頭之上,沒有任何可探視之物,只有弓箭手數萬,以待將軍”
待其話音剛落,隨著其大手一揮,城頭之上就箭如雨下。面對如此之陣勢,一眾藤牌兵,隨之就拿出了藤甲盾牌,護著王玄策等人。
觀此一幕,王玄策已經深知被對方看穿了一切,一看也撈不到絲毫好處,故而命令軍士徐徐後退,撤回了己方營寨……
於是乎,一方誓死不出;一方想盡一切辦法攻城!大戰會向著那個方向發展呢?
日月雙飛劍,乾坤萬里長,歷史長河滾滾,好像七色彩虹,喜怒哀樂悲恐驚,多少刀光劍影!自從人誕生以來,先有了思想,再有了爭鬥。隨著人類的進化,就有了部落,有了組織,有了國家。
爭鬥也進而發展成了戰爭,經歷過戰爭的人,都是拒絕戰爭的,這種殘酷,他們親身體會,親自體驗!
王玄策率軍試探敵方動向的舉動,就這樣被頗為精明的卡皮瓦當場識破。故而只能夠帶著無奈的心情,再圖良策。
一時之間,毫無頭緒,眾將士在這大帳之中也是議論紛紛,七嘴八舌;意見基本上也都是,狂殺一陣,攻上城頭!
王玄策也考慮過這些,可是這都不是為帥者應該做的。雖說是四國聯軍,但是也僅僅,就這一萬一千人罷了!
如若來一場硬碰硬的攻堅戰,卡皮瓦之兵力是自己之兩倍還多。儘管自己也算是兵精糧足,但是目前攻城器械不足,如若攻下此城,必定也會傷亡慘重!到時候,還有沒有能力再拿下這曲女城,都已經是個未知數了?因此他也不願意以此執行,只是思索著有何計策,以逸待勞!
周曾明白其意思之後,就對他說道:“大哥,雖說你謀略出眾,但是這卡皮瓦已經知曉我等不能死守,如若一直堅守下去,我等作何?於其暫時沒有計謀,還不如讓我帶領兄弟們,衝上這麼一衝,讓他也明白,咱們大唐都不是孬種!”
“對,周將軍說的對,讓他們也看看,咱們不是好惹的”普拉帕德,頓珠、以及貢布異口同聲的向他說道!
王玄策看著眾將高漲的戰鬥意識,也是頗為欣慰,感覺此士氣可用。但是該如何使用呢?其又陷入了思考之中。
這時候,只見小六急忙忙來到這帥帳,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大,大哥,瞿毗霜那國國王納拉溫德,引著李正己李先生來了,此時他們剛剛到咱們這營寨門口。”
為何這二位,這時來到這營寨之中呢,請看下回……
編者說:親們,第二卷已經更新了三分之二了,如若感覺寫的還可以,希望可以將這本書,轉發給喜歡歷史的朋友們……感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