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今年糧食豐收,這小沙河鎮糧倉雖說歷來是黃水縣重要的官糧存放地,但是,朝廷免徵黃水兩年賦稅,故而損失不重!雖說損失不重,但是卻寓意深遠,因為這是靳家嶺之土匪第一次膽敢如此明目張膽的搶劫官糧。何況因為縣裡衙役短缺,要是如此,泗貫鎮,當口鎮等幾個糧倉更是危矣!
面對空無一物的小沙河鎮糧倉,王玄策狠得咬牙切齒。於是他再次決定,再給融州刺史黃昱吉,上呈一道公文:請兵一千,剿滅這幫土匪,以除後患。
這融州刺史黃昱吉,原本就是李道宗手下的一個小卒,憑藉軍功一步步升上了這融州刺史。因在王玄策流放黃水令之時,李道宗已給黃昱吉打過招呼,目的就是為了歷練這王玄策,所以要做到:不聞,不問,不幫。只要不幹什麼出格的事情,就隨他去吧!果不其然,王玄策這次借兵之計劃就這樣又被黃昱吉給駁回了。
這兩年多來,王玄策在這裡所做的一切,已都被黃昱吉私下稟明李道宗,和解這苗瑤兩寨百年恩怨,恢復生產,獎勵農耕,新辦鄉學,這事做得很是漂亮。當李道宗得知這一件件政績之時,很是欣慰這小子的這麼一股幹勁。而這時的雪雁,雖很是想念他,但是因為家人看的甚緊,也只能在深閨之中讀書習字,百無聊賴的打發這每天的日子!
三尺龍泉萬卷書,上天生我亦何如?不能治國安天下,妄稱男兒大丈夫!不幾日,王玄策就收到了這融州刺史黃昱吉,這樣的一封回書:“因天下初定,朝廷嚴控調兵,故而無兵可調;然,黃水之一切均屬爾之調遣,如能除此匪患,保黃水一方之安寧,汝乃大功一件也!
看到這樣一封雜七雜八的回書,王玄策又氣又恨,一次次請兵,均是沒兵,這仗如何打!正與眾人鬱悶之時,這蔣詠德蔣縣丞眼珠子一轉,隨即說到:“明府,既然我們借不來兵,何不徵兵呢?前些日子清點府庫,還有一千多副刀槍鎧甲,都在泗貫倉放著呢”
“此話當真?”王玄策激動的問到。在得到確切回覆之後,眾人頓時欣喜。
他們三人雖亦經歷過刀槍劍雨,不過經陳茂材一提醒,也只高興了一半,隨即陷入了猶豫之中。因按照唐初律令,徵兵須得到朝廷的首肯,否則無權徵調一切兵丁。如若未得到朝廷敕令,單這私募兵丁之罪就是重罪,要是再來個擁兵自重更是說不清道不明瞭!
他們經歷過涼州之無奈,深明官場之兇險,這該如何是好。此時的王玄策也變的些許老練了一些。轉念一想,於是就讓蔣縣丞給黃刺史回覆了這樣一封公文,大意如下:既然州里提供不了兵士,為了剿匪,保黃水百姓之安寧,那麼我就要開始徵兵了,希望黃刺史多多支援,剿滅土匪之後,這些兵丁自然會就地解散的,請黃刺史放心,請朝廷放心。
當老成持重的黃昱吉接到這封公文之後,頓時樂了:這小子還真有他的啊!不過這樣也好,最起碼不用朝廷出什麼東西了,只要能剿滅土匪自是好事;如若不能,也得把這事的責任給推卸乾淨了。於是,僅僅只回覆了三個字:知道了。
嘿!這事給王玄策三人整得又迷茫了,這到底要鬧那樣,一方面想讓自己幹事,一方面又不給權利,這“知道了”三個字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呢。
要說這蔣縣丞以前雖然損了點,但是在此事上絲毫不含糊。於是,帶著老學究的氣息給他們三人說道:“這仨字,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我們這次剿匪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成功了一切好說。失敗了,那明府可就得承擔一連串的責任了。”
“失敗就失敗了唄,這話說的,還能承擔什麼責任”周曾大大咧咧的搶話道!不過陳茂材和王玄策若有所思的繼續聽著蔣縣丞講述。
“明府你看,這黃使君就回復這三個字,說明他既想佔功又想撇清責任。如若失敗,朝廷必定會知曉,這時候咱們私自徵兵,徵用國家糧食,這可是大罪。因為沒功勞,這時候黃使君定會洗刷乾淨,說我當時沒同意呀,僅僅只是知道罷了。如若明府取勝,這黃使君定會說,這是讓你見機行事呀!”
嘿,經過這狗頭縣丞這麼一分析,還真是這種情況。雖說在涼州吃了一虧,但為了百姓之安寧,王玄策依舊當場拍板,那就幹吧!
這蔣縣丞,看他如此為百姓之安危考慮!心有所感,於是眼珠子一轉,又進一計:“既是徵兵,定會全縣告知。到那時候,這幫土匪必會知曉。他們亦會多加防備,全縣百姓均是至親子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能減少傷亡,更是為全縣百姓謀取福利!如若強攻,死傷慘重,似有愧對百姓父老之意!”
王玄策聽聞此言,甚感為之善,這一愛民之舉,惜民之命,竟與李道宗之生死論不謀而合,為之欽佩,為之動容。於是深施一禮說道:“先生居黃水多年,不知有何高見,玄策求教於先生”
從當初的不屑,到後來的欣慰,一步步到今日之感念,王玄策對蔣縣丞的改變,讓這個半百之人深感動容。看著他如此之誠懇,蔣縣丞亦是帶著激動的神情回到:“明府都是為了全縣百姓,我怎敢不盡職用命!”
互生敬意之後。憑藉對黃水縣情之深解,只聽蔣縣丞娓娓道來:“正因為我們只需招募一千兵士,與其明目張膽,不如找幾個大的寨子,以訓練寨兵之名練兵,這樣不僅可以迷惑土匪,更可以出其不意!”
一語點醒夢中人。這正是兵法之所云:藏兵於民,練兵於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將練兵的之事分散開來,每個寨子多則一百,少則五十,雖以寨子的名義進行,看起來是保衛家園,但實則為了打擊土匪,想到這裡,王玄策頓時開了竅!如此一來更是將私自徵兵一事,洗刷的乾乾淨淨!
經此一事,玄策三人甚是感激這蔣縣丞!
接著又是一番合計之後,王玄策帶著蔣縣丞和陳茂材就向兩個寨子出發了。些許講述,苗王已深知三人之來意,欣然同意,隨即傳下命令:“每個寨子年輕力壯的小夥子都組織起來,多加操練,嚴保寨子”。瑤王一聽這個,這是為民請命,保一方百姓平安之策,也斷沒有拒絕。
不幾日功夫,苗瑤兩族就這樣招募到一千多精壯寨兵,雖然分散在各個寨子,但一切都是按照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周曾和陳茂材,因為都有上陣殺敵之履歷,更知如何練兵,如何排兵佈陣。也就倆仨月之光景,就將這幫寨兵訓練的個個精神抖擻,器宇軒昂。
面對著刀槍劍雨的陣仗,就這樣開始了不一樣的對決,面對如此之精密籌劃,真的能夠消滅這幫土匪嗎……請看下回:恰偶遇四榜歸順,月圓日玄策攻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