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上回說到,么小妹為了兩族之恩怨,放棄個人情愫,當面斥責這瑤王不義。這瑤王自從兩軍對壘的那一刻,已經發現了么小妹之身影,一種忐忑之心情映襯心間。這又聽聞其如此之一番斥責,很是苦悶。雖說這些時日甚是想念,但是至此兩軍對壘之際,即使有息事寧人之心,可是面子不容丟下,否則愧對祖宗,愧對族人!
於是瑤王據理力爭道:“千百年來,苗瑤兩部和睦共處,然,因百年前之誤會,造成了人命,就結成如此之仇怨,這王家嶺原本則是兩部和睦之象徵;可是卻被你們苗人當成監視我們的堡壘;你倒說說,如若在你苗寨門口建上這麼一個隨時窺視一切之堡壘,你們會願意嗎?”
么小妹聽了這一番義正辭嚴的解釋,瞬間啞口無言,也不知該如何接話。不過老苗王之潑辣性格倒是體現的淋漓盡致,隨即厲聲吼道:“年輕後生,滿口胡言亂語,既如此那就刀槍上見真章吧!”
彈指之間,劍拔弩張,一場械鬥,就這樣不可避免的即將開始。么小妹內心是失落呢,瑤王心中是拒絕的,兩個冉冉升起的情愫,似乎頃刻之間就會被族人誓死相拼的勇氣所澆滅。又是一次四目相對,在冰冷的戰場上顯得這麼獨特,顯得這麼溫情,又顯得這麼無奈與無助!
“住手”隨著這一急促而有力的吼聲,但見王玄策奮不顧身的衝入兩軍之間。經過這些時日王玄策之悉心調教,衙役已經勤快勤懇了很多。當老苗王一行人離開寨子向王家嶺進發之時,一衙役已經探聽到了訊息,急急忙忙的趕回縣衙,將這一緊急情況報告給了王玄策。他頓感情況不妙,立馬召集了眾衙役向王家嶺進發,目的只有一個:一定要阻止這場械鬥。
帶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態度的兩族百姓,被這半路殺出來的黃水令,瞬間所鎮住,頓時少了一些嗆鼻的火藥氣息!看著稍顯停當的兩族百姓,王玄策喘著粗氣,大聲喊道:“諸位大唐的子民都給我住手,是問題終歸有解決的辦法,何必要在今日劍拔弩張,拼個你死我活,意義何在?價值何在?難道你們都想看到血流成河,親人痛苦離去嗎?
看著心中稍安的兩族百姓,王玄策已感剛才的一番話語已經戳中了要害;於是又提高了嗓門器宇軒昂的喊到。
“你們都是我大唐的子民,大唐子民只屬於我大唐的,而不是屬於你們兩邊任何一方。不僅你們的安全問題我官府要負首要責任;而且你們兩族之間的矛盾,我們官府不僅不會放任不管,更會用心調解!所以說,兩族百姓之生命更值得官府,值得我王玄策重視!如若今日雙方百姓相安無事,任你們隨意爭鬥;但是要有一個百姓傷之絲毫,我定會率領眾衙役,捉拿審問,嚴懲不貸!”
話音剛落,隨其大手一揮,但見這周陳二人領著眾衙役,一字排開,威武雄壯之氣勢,剎那間壓低了雙方原有之姿態。特別這周曾,但見其瞪著大眼,怒目而視雙方百姓;正是因為其相貌兇狠,瞬間就嚇唬住了他們。
經過王玄策這一番誡勉之語,苗瑤二王均已明瞭,這是他的恩威之舉!
各位準備械鬥之兩族百姓瞬間也都明,這個和事佬做的,的確是高。一席義正辭嚴,充滿慷鏘正義之話語,瞬間就把兩個首領給架空了。
更讓兩族百姓沒有料到的則是,這千百年來,他們之死活不曾有一個官人問得,這新來的黃水令卻將雙方族人抬高到此等境界,甚是讓人動容。對呀,老百姓的安全和性命才是重要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就憑這一點,這兩族的百姓必須擁護這王玄策。
這恩威並舉之一番話語,既給足了雙方首領之面子,又提出了暫時擱置之想法。如果還想爭鬥,可以,只要不傷害百姓即可,可是誰能做的到呢?如果違反但看周曾這一行伍出身之猛人,絲毫沒有勝算,更別提還有這一干差役以及陳茂材等人。這苗瑤二王看如此之臺階,衡量一番之後似乎都有了退卻之意,不過,都在等待這對方之開口!
王玄策也察覺到此番變化,正準備開口化解這一番尷尬之時,不料這瑤王卻搶先一步開了口。
說大度還是這瑤王大度,看著此時的么小妹,還真想了結這百年恩怨。於是乎趁此機會,就買了個人情,義正辭嚴一本正經的說道:“我理解這百年恩怨非一日可以解決,既然王明府兩次三番的想化解此矛盾,那麼我瑤王也不妨退一步。只要苗王答應不在這王家嶺安排眼線,窺視我瑤寨;不駐紮兵丁,威脅我瑤寨之安全,我願意將王家嶺送還苗寨!”
聽聞此言,雖說老苗王依舊無動於衷,但是么小妹卻愣住了,她沒有想到這個瑤王竟然能夠做出這麼大的讓步。直愣愣的望著瑤王,而瑤王也回望這小妹,兩個人似乎用眼神在訴說這什麼。
王玄策也明瞭,只要有一方讓步,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
但見這個時候,么小妹在老苗王的耳邊嘀咕了一番,老苗王的神情也稍稍鬆動了一些,進而就被他這個寶貝閨女給說服了。只聽他這樣說道:“既然瑤王已經做出了退讓,那這次我苗寨也暫且退兵,算是給王明府一個面子!”
說著一揮手,苗寨人就這樣退兵而去。不過在退去的時候,卻見這么小妹不住的回頭,脈脈含情的望著瑤王,而瑤王也溫情脈脈的望著么小妹。當目送這苗寨的人馬遠去,瑤王才和王玄策做了告別,收兵回了瑤寨。
么小妹和瑤王這些不尋常的舉動,王玄策並沒有在意,周曾這個大老粗也不可能留心,唯獨留意的就是這陳茂材。在回衙的路上,陳茂材隨口就向他們問起:“你們倆有沒有注意,這么小妹在走的時候可是一步三回頭的注視著瑤王?”
周曾不假思索的回到:“沒有啊,我只注意到他們退兵了呀”。
聽此一言,王玄策,頓時感覺這話中有話,隨即傻傻的看著陳茂材回到:“看到了呀,怎麼了?”
“那你們,都沒看出一點什麼嗎?”
聽陳茂材這一連串的問述,兩人頓時來了勁;似有所悟若有所感,可是依舊未曾體會到其用意,故而異口同聲的問到:“你說說,這能說明什麼呢?”
這陳茂材一看這倆白痴,帶著些許笑意搖了搖頭,就從頭給他們說了起來:“你們想啊,這苗瑤二寨,這可是一百多年的世仇了。按理說這么小妹應該恨這瑤王不是,這瑤王也得恨這么小妹才行,可是結果呢?這么小妹在走的時候還含情脈脈回望這瑤王,而這瑤王也不時的瞄這么小妹,倆人之間不曾有絲毫之恨意,你們說這能沒故事嗎?”
經過他這麼一提醒,二人回想起剛才的場景,嘿,還真是這個樣子哈。照這麼說,這倆人之間興許還真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