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婆高僧辯經鹿野寺 王玄策前來會故人(上) 第1/1頁
看著天色已經不早,王玄策等人於是就辭別了這位老僧。在臨走之時,順帶就留下了不少食物以資助這位貧寒的僧人。雖說這老僧拒絕了紫衣袈裟和七寶戒刀,但是對這些日常所需之物,則是盡數收下……
伴隨著落日的餘暉,沿著寬敞筆直的官道,一行人就這樣打馬回城,準備休息幾日,再趕往下一個落腳點。
欣賞著靜美的晚霞,注視著穿過樹葉之間依稀的霞光,只聽這周曾這樣對他們說道:“這名老僧可是不一般呀,他講述的每個故事,都充滿了甚多的哲理,不曾想連我這資質愚鈍之人,都能夠悟出各種真諦。”
“咳,你就甭自誇了,其實這事誰都知道,這位得道高僧則是透過一件件佛事,訴說這人生的真諦,講解佛法最深沉的寒意”陳茂材也隨著他的話語說道。
“這老僧的確不簡單,早已看透了很多事情,就比方說這法號,對他來說就是一種虛空之像,有與沒有,沒有任何差別,並且更擺明這禍事的根源,既然自己沒有能力掌控,何必要堅決留下咱們贈送的寶物,這還是咱們第一次遇到這不曾收下這兩件至寶的僧人”王玄策也是帶著欣喜之情對他們說道。
待其話音剛落,突然間,有一個身影,從他們前面再次閃過……
“什麼人?”周曾隨即抽出寶刀,大聲吼道。這一吼,瞬間讓所有人都稍稍緊張了一些,可惜的則是但看他拍馬向前,卻不曾察覺到絲毫的不同。
“大哥,這什麼情況,怎麼感覺這段老有人跟蹤咱們呢?”周曾望著空無一物的周圍環境,甚是奇怪的對他們說道。
“我也感覺到了,不過在這五印度大地,算下來也不應該有誰敢對咱們怎麼著呀。”陳茂材也是帶著高度警惕,與高度自信對他們說道……
只見這王玄策,稍稍思索一番之後。立即對著周圍空當當的密林,大聲的吼道:“你們給我聽著,我等是大唐國出使五印度的使節,我們秉承這善念,出使貴國。向來秉承井水不犯河水心態,你們的事情,我們絲毫不會干涉;但是如若你們心存惡念,膽敢謀害我等,你們都應該想想這阿羅那順的下場。我不管你是土匪還是某些國王派過來的人,也務必請你們權衡利弊,衡量再三。否則,再次敗亡的依舊不會是我們……”
話語之後,隨即對眾人說道“走,不用搭理他們”。於是,這眾人,在王玄策的引領之下,依舊大搖大擺的朝著前面的鎮子走去,這是一種氣概,更是一種坦然……
在他們走後沒多久,這個身影隨即就從密林之中走了出來,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微微一笑,嘆了一口氣之後,就往後方走去……
春天萌芽出土,夏天荷花飄飄,秋天樹葉被風搖,冬天百草穿孝。四字併成一字,不差半點分毫。暑去寒來殺人刀,勸君及時行樂最好。不知不覺又是幾個月過去了,這幾個月以來,王玄策等人依舊是這樣苦苦的追尋這佛陀遺留下來的遺蹟。雖說也遇到了很多的寺廟,不少僧人,也打聽了不少關於這佛舍利的問題,可是絲毫未曾可知這兩顆至寶的準確下落……
可能正如這婆娑林中的老僧訴說的那樣,這佛舍利向來都會在光明之處出現,既然他如今消失不見,斷然是在向著佛法發揚光大的地方走去。於是,這王玄策等人也只能無奈的嘆息一聲。希望這佛舍利能夠走到這大唐,在大唐重新喚醒這盛世佛光……
又是幾個月的行走,不由自主的就走到了這婆羅尼斯國的境內。這婆羅尼斯國也是當時的五印度,十六大國之一,方圓四千多里,並且該國的都城西鄰殑伽河,長十八九里,寬五六里。因為扼守這殑伽河水路之交通要道,且緊鄰這殑伽河,因此氣候溫和,莊稼繁茂,果樹濃密,草木茂盛,總之就是物產頗豐,商貿繁盛。
但看這都城之內,巷道鱗次櫛比,規規整整,同時百姓也很殷實富足,家中財富頗多。因為信奉正統的婆羅門教,故而百姓的性格也溫順很多,同時學習風氣也甚是濃厚。
在一千多年前,這佛陀尚在人間的時候,一生之中,相當長的一部分時間,就在這婆羅尼斯國度過。並且在後來,這著名的阿育王佛塔也起源於這裡。所以,他們也想到這裡觀瞻一番,以便心中不留憾事,歸國之後好向高宗李治和皇后武氏,訴說這一切事情……
雖然此國婆羅門教甚多,但是依舊有一座古老的佛教寺院遺存,這座寺院名喚鹿野寺。
只見,今日的天空異常的晴朗,一朵朵白雲,點綴在蔚藍的天空之上,因為氣候溫和,所以這大地之上,不僅枝繁葉茂,空氣也很是涼爽。儘管這些年五印度之佛教已經凋零了很多,並且這婆羅尼斯國信奉佛教之人甚少,但是這鹿野寺特殊之地,在於他地處這婆羅尼斯河的渡口旁邊,所以異國的佛教信眾,依舊讓著鹿野寺看起來,興盛了不少。
伴隨著川流不息的人群,一個身著婆羅門教僧袍的僧人,大概三十來歲,將近四十的樣子,手中拿著一根紫檀木製成的節仗,脖頸之上掛著一串菩提子的念珠,赤著腳。就隨著眾人下了這寶船,在這碼頭之上落了腳停頓一下之後,就頗為有禮的向著船老大謙虛的問到:“不知這鹿野寺在那個方向?”
當船老大細心的向他指明瞭方位之後,他依舊頗為有禮的還了一禮,就朝著這鹿野寺的方向走去。待其走近了之後,細細的打量這位婆羅門教僧人,只見他長長的鬍鬚之上,一張渾厚的大嘴,外加一個高聳的鼻子,明媚的雙目,配在一張圓疙瘩臉上,看起來也甚是般配。這份般配之中流露著和善,流露這自信,更流露這從容。
這名婆羅門教之僧人,不是別人,正是這鳩摩利羅。這幾年來,他挑戰了甚多佛教之寺院,可惜的則是未曾有一個人將其辨倒。今日,恰好路過此地,於是就想來這鹿野寺好好的切磋一番……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