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玄策考證佛涅日 老僧故事訴人生(上) 第1/1頁
隨著陳茂材,一字一句的讀出這段鐫刻的文字記錄。眾人也都明瞭這記載的僅僅只是佛陀當時涅槃的狀態,暫且還未曾說明佛陀是在那一年圓寂的,於是王玄策腦海一閃,隨口就向老僧問到:“不知法師,可曾知道這佛陀是在那一年涅槃的呢?距今多少年了已經?”
老僧聽他這麼一問,頓時也陷入了迷惑之中,實際情況就是因為他也不知道,於是只能模糊的回道:“沒想到這個問題也將老僧問住了,因為缺乏有效的史料記載,僅僅只知道這佛陀是在八十歲之時,於此地涅槃,至於,在那一年圓寂,卻是不曾有準確記載,有的人說佛陀涅槃至今已經有一千二百多年,也有的人說至今一千三百多年,更有人說一千五百多年,當然,還有的說超過九百,但是不到一千年。面對這種種答案,老僧也未曾深究過這個問題。”
聽他這麼一說,王玄策腦海之中不停的思索著。只見他若有所思的說道:“我等當時在這藍毗尼城觀瞻之時,透過當時的碑文可知,佛陀降生的日期是在這淨飯王五十歲之時,當時按照曆法來算正好是我們東土的周靈王七年,再加上這佛陀八十歲壽終正寢,那麼如此算來,圓寂的時間應該是在我華夏的魯哀公九年,如此算下來,佛陀的降生日期,距今天應該是一千二百二十三年(公元前565年),那麼圓寂的時間距今天應該是一千一百四十四年。”
經過他這這麼一計算,眾人也都明瞭了這佛陀的準確降生與圓寂的時間。正是因為他這第三次出使五印度,透過古天竺遺留下來的文字,方準確推算出了佛陀降生於公元前565年,圓寂於公元前486年。順帶著,也就結束了這佛陀在華夏曆史之中,到底那一年降生,那一年圓寂的紛爭局面……
聽聞王玄策如此準確的推斷,這老僧也是隨即又雙手合十的施了一禮:“阿彌陀佛,老僧雖說在此地也很多年,但是從未考證過這些問題,不曾想,上國使節剛剛到來,就弄清楚瞭如此之模糊問題,實在是我佛教的幸事呀。”
“法師過獎了,只是因為在這五印度之地,我等觀瞻的太多,也瞻仰的不少,所以才有此等的推論。”王玄策也是謙卑的雙手合十,還了一禮道。
隨著這一處觀瞻的完畢,老僧又引著他們走向了這精舍不遠處的一處佛塔。儘管這佛塔看起來也很有年頭,但是也被打掃的甚是乾淨。只聽這老僧這樣說道:“這座佛塔名喚救火塔,也是這阿育王時期建造的。”
望著這座兩丈來高的佛塔,均是清一色磚石構造。陳茂才不由得心中就起了疑惑,隨即開口問道:“不知大師,這座塔為何叫做救火塔,可有來歷否?”
聽得陳茂材如此一問,這老僧因此就謙謙有禮的回覆到:“這塔既然叫做救火塔,自然就是佛陀當年救火的地方。在很多年以前,這裡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飛禽走獸都在此築巢打洞,安然的居住。可惜的則是有一天,突然間狂風大作,一道閃電劈過,頓時就將這片茂密的森林燃燒著了,這時候,有一隻在此居住的野雞,身懷憐憫之情,於是就率先振翅飛入這旁邊的阿恃多伐底河取水,然後飛到這樹林上空,奮力的灑水,如此的反反覆覆很多次。因為這火起火滅是自然界最正常之現象,當佛陀看到這樣一幕的時候,就樂呵呵的開口問到:你為什麼如此的頑愚,徒勞體力呢?大火正旺,焚燒樹木原野,其實你小小的野雞所能撲滅的?”
野雞聽此一說,立即開口問到:“說話的人是誰”
只聽這佛陀隨口就回復到:“我乃是佛陀”
這時候,野雞蔑視的說道:“佛陀有很大的神力,想做的事沒有不成功的,拯救災難,易如反掌;遇到此事,不就不說,反而對我說徒勞無功,罪過到底在誰呢?烈火正猛,不跟你多說了,”
話語之後,這野雞接著又奮力飛往河中,取水滅火。佛陀聽他這麼一說,頓時,也稍稍羞愧了不少,因此就捧水灑遍了樹林,大火因此而熄滅。林中的眾多動物也都得以保全了性命。後人為了紀念此事,就建造了這座塔,取名救火塔……
“這件事情足矣說明,這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善念,當年這野雞自知力不能及,但是在這危機時刻,還願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實在是難能可貴呀”陳茂材也是感觸頗深的說道。
“咳,這就叫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就比如你們幾個遇到危險之時,即使我力所不及,但是我依舊要努力拼上這麼一把,要死咱們也一塊死”周曾用這樣一個例子說明了他對此事的看法。
“呸呸呸,就你這烏鴉嘴,天天死來死去的,煩不煩你”陳茂材隨口就說對他說出了這樣的鄙夷的話語。
只見他二人還準備再繼續鬥嘴下去,這王玄策微微一下笑道:“聽完這個救火塔的始末,我也是感觸頗深,面對如此仁義之事,咱們更應該好好的禮敬一番才是。”
於是,眾人就在這王玄策的帶領之下,誠心實意的拈起三炷清香,對這救火塔禮敬了一番。這番禮敬不僅僅是因為這份義的使然,更多的則是對這種精神的禮讚。
看著眾人也都悟得其中的真諦,這老僧也是微微一笑。接著又將他們引向了這精舍西邊不遠處的另一座佛塔跟前。眾人望著這個大約兩丈來高的佛塔,只聽這老僧這樣對他們解釋道:“這座佛塔,是為了紀念佛陀的最後一名弟子,善賢所修建的。”
當老僧說道這裡的時候,陳茂材則是若有所悟的說道:“哦,我知道了,當年這名善賢法師年齡已經一百二十多歲了,不僅是一名婆羅門教徒,更是一位德高望重富於智慧的長者。當時他聽說佛陀即將涅槃,然後就來到這婆娑林中,向佛陀的弟子阿難尊者懇求道:我聽說佛陀即將要涅槃,可惜的則是我這一生中有一些疑問還未曾解答,希望能夠向佛陀請教。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