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收到楚軍突然擴大斥候範圍的王翦猜測出楚軍可能要撤退,不過還不能確認具體訊息,也怕是項燕的陷阱,於是便決定第二日再決定。
第二日,王翦望著依舊出來叫陣的楚軍,雖發現楚軍軍陣有些渙散,不過在考慮到蒙武的動靜後,也只是以為他們收到彭城被破的訊息軍心有些渙散而已。
而且這對他來說這是好訊息,也許再等幾日楚軍便會徹底大亂,到時候就是進攻最好的機會。
然而第四日晚上,王翦收到了斥候的訊息,得知有近十萬的楚軍撤出軍營往壽春方向走去,出於謹慎當夜王建並沒有進攻,而是命斥候緊跟大軍,等待白天再做決定。
白天,王翦收到斥候訊息,得知楚軍大營彷佛一座空營,便派遣了一小部分軍隊試探,等到回報才知道楚營已經徹底空了。
王翦知道應該是前幾天項燕已經撤退了,不過他也不著急,畢竟他從蒙武那裡知道項燕並未撤向彭城,據他判斷的話,項燕極有可能撤向蘄城方向,便派斥候往蘄城方向探查。
果然如其所料,半日後便有斥候回報,發現了近日有大軍行進的痕跡,王翦得知訊息後也沒猶豫,將大軍分出了10萬去追撤往售壽春方向的楚軍,其餘跟隨他直接追擊楚軍大部隊,同時通知了蒙武向西一起夾擊。
半月後,楚軍在蘄城儘管得到了一些糧草補給,但是對四十萬的楚軍而言也只能堅持半個月而已,而此時楚軍也因為糧草即將耗盡失去了銳氣。
等到蒙武趕到的王翦便發動了總攻,經歷了數天大戰後,秦軍殲滅了楚軍的大部分部隊,只有少部分四散開來,而王翦當機立斷便率領大軍繞道淮河東部渡河,不理會淮河上的水軍,然後直取壽春。
圍住壽春城後,王翦將大敗楚軍的訊息散入壽春城內,並許諾投降者不殺,降低壽春城內的抵抗能力,短短數日秦軍就攻破了壽春,俘虜了楚王。
而得知楚王被俘後的楚國公子昌平君於廣陵城收攏了楚軍的剩餘軍隊二十餘萬,王翦得知訊息後,便穩紮穩打的開始打造水軍,並讓人帶著俘虜的楚王到處宣講秦王威德,同時傳出楚王被俘的訊息。
在數月之後,在徵集到足夠的船隻後,王翦便帶著俘虜的楚王進攻廣陵城,而楚軍因為楚王被俘而士氣低迷,在面對數倍的秦軍攻擊下,沒堅持多久廣陵城便被破了。
而昌平君在城破後,不小心被流失所中而身亡,隨著楚國最後的抵抗被滅,楚國滅亡也進入了倒計時,此時得知訊息的嬴政迫不及待地派來了心腹大將任囂宣讀旨意。
讓王翦回咸陽接受賞賜,命屠睢接管王翦的兵權,率領三十萬軍隊南下進攻嶺南,征服百越之地,讓蒙恬和任囂各率十萬軍隊掃平楚國殘餘部隊。
王翦在回咸陽前,將周昕交託於蒙恬,讓周昕在蒙恬手下鍛鍊領兵能力,蒙恬對於王翦的託付當然不敢推辭,在考教了周昕一些軍事能力後,便將一個曲部交由周昕指揮。
周昕繼承了王翦的穩紮穩打的風格,在後續的掃平楚國殘餘部隊時以大勢壓人為主,其次以游擊戰的十六字方針“敵退我進,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為輔,很快就取得了較大的戰果。
次年,掃平楚國殘餘的蒙恬和任囂便率軍返回咸陽,嬴政為兩人舉行了慶功宴,而周昕也在蒙恬的帶領下參加了慶功宴。
宴會上,秦王一一賞賜眾人,蒙恬也為周昕求取了賞賜,而當秦王得知周昕乃是王翦的弟子時,也因為王翦交出兵權,主動退出朝堂的舉動,對周昕起了彌補的心思。
便將周昕跟隨王翦的多次勝仗記入功勳制度,獎賞其第九級爵位五大夫,並調其到守衛京師的屯兵中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