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兜裡把手電筒拿出來,往瓶子裡面照了一下,鄭經仔細看了看瓶子裡面,心裡已經有數了。
仔細的看了一遍,鄭經喝了口水,在王傑父子的期待中說道:“瓶子我看了,瓶子還可以,以我的知識,我能給它看到清朝咸豐年間。
要是沒看錯的話,這個瓶子應該是民窯燒製的青花開片花鳥紋雙耳瓶。”
聽到鄭經說了這麼多,王長貴只聽懂了後邊一句。
問道:“也就是說這個瓶子是真的?”
“是的叔,這個瓶子是真的,清朝咸豐年間的東西。”
鄭經實話實說道。
有人說鄭經傻,為什麼要把瓶子的來歷說出來。
鄭經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個瓶子根本就不值錢。
沒錯,別看這個瓶子是真的,其實價值是真的不高,頂天了給五萬塊錢。
沒錯,這個雙耳瓶最多價值五萬塊錢。
就因為這個原因,鄭經才不願意說假話。
“那它值多少啊?”王長貴連忙問道。
鄭經深處了一隻手,比劃了一下。
“五萬?”
“沒錯,五萬,這個罐子最多值五萬。”鄭經說道。
“這麼大一個罐子值五萬會不會少了點?”
王長貴有些不信,這麼大一個罐子只值五萬?這不是騙人嗎?
鄭經就知道會發生這個情況,他早有準備,把罐子放在桌子上,說道:“東西我已經放在這裡了,要是不信你們可以去問一下別人。”
看到鄭經這個樣子,王傑父子兩人有些摸不準了。
真的假的?
王長貴看到鄭經認真的樣子,訕訕的說道:“你別生氣,我剛才也只是好奇的問一問。”
把雙耳瓶放在桌子上,鄭經沒有在動它,而是從箱子裡面拿出一個罐子和一個茶壺。
這兩件物品都是個用紫砂製作而成。
壺很小,只有十一厘米高,而罐子有九厘米高。
罐子和壺身上有很漂亮的彩繪圖桉。
要不是他看過關於加彩這方面的書籍,還以為這個罐子是假的。
在盛清時期,紫砂壺上的加彩工藝尤為興盛。
此類作品大多由京派的貴胃們所定製。
比如紫泥砂壺,壺體以釉彩繪圖裝飾,鼓腹平底,三彎壺流,耳形壺,圓珠形紐,圓蓋與壺口相合,壺式傳統。
另外一個則為紫砂茶葉罐,圓形罐口,橢圓鼓腹壺體,罐體以釉彩彩繪田園山水瓦屋花樹,一派親近自然之風貌。
壺底鈴有“尚古堂制”四字印款。
“尚古堂”為盛清時期著名的紫砂器製作堂號。
開啟門的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