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時候,胡漢輝加入港島金銀貿易場任理事,去年被選為金銀貿易場理事長,執掌港島金銀業牛耳。
在胡漢輝十多年的領導下,港島黃金市場迅速發展,因此也獲得了‘港島金王’之美譽。
1961年,胡漢輝創立利興置業有限公司,專營地產建設,並擔任港島地產建設商會副會長。
1969年,胡漢輝創立了永富證券投資公司,有金銀貿易場的那些會員支援,永富證券發展的很是不錯。
我還在集團的時候還和他打過交道,這是一個非常才華和遠見的一個人,在他的領導下,金銀貿易場平安的度過1965年銀行擠兌和後面的事情。”
婁曉娥想了想的說道。
港島金銀場成立於1910年,是由經營各埠匯兌銀號的東主或主事人創辦的,當時主要進行買賣碎金碎銀、八九大金、銀元大洋,也是順應錢銀業的發展而創立。
第一次超級大戰後,金銀場也增加了刀樂、東瀛幣、西貢紙、呂宋披索和墨西哥金仔等買賣,金條買賣買賣也正式開始壯大。
第二次超級大戰後,不少的富豪也都紛紛來到了港島,當然帶的金條也不少,不少人也都在那邊兌換成港幣或刀樂。
不過現在港島對黃金進出口也有著管制,奧門那邊進行黃金交易也要更方便一些,港島這邊的金銀場交易規模也不是很大。
在爆發石油危機之後,世界黃金大幅上漲,港島才撤銷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論敦五大金商、睿士三大銀行等紛紛來港設立分公司,也促使港島成為世界主要的黃金市場之一。
金銀業貿易場對會籍有嚴格控制,只允許轉讓,現在的轉會費也只要四五十萬港幣,九十年代就會炒到900萬港幣。
“你們離開港島之後,胡漢輝在中環的皇后大道成立了一家金銀證券交易所。
雖然目前金銀證券交易所目前只是為金銀業貿易場的會員提供證券投資服務,但是我覺得等到時機成熟了,金銀證券交易所肯定會吸引所有人去金銀會買賣股票的。”
婁振華說道。
“那是肯定的了,現在股票市場這麼好,金銀會肯定會蟄伏一段時間,等熟悉之後也要放開政策了,他們肯定會進入股票市場的。”
婁曉娥說道。
張忠華當然知道港島的第三家證券交易所金銀會,但是對於具體成立和發展的細節不是很清楚,不過他知道未來還會有一家證券交易所。
事實上等到1972年初,議員陳普芬又拉著一批人創辦了九龍證券交易所,也正是從這時起港島也正式進入四會鼎立的時代。
“現在港島有了港島會、遠東會、金銀會,三家證券交易所,整個港島的股票證券市場也真是夠熱鬧的。”
張忠華笑著道。
“阿華,你在聖蛋島的時候,你的玉皇集團旗下的玉皇證券也已經正式入駐金銀會,也幸虧金銀會財大氣粗也採用了計算機系統,否則你的玉皇星島報業想要統計玉皇指數恐怕也花費不少功夫了。”
婁振華說道。
“阿華,港島的證券交易所自從遠東會成立之後,也是徹底開啟了建立證券交易所的口子,你說後面會不會再出現什麼九龍會、新界會、元朗會等各種證券交易所。”
婁曉娥道。
“這個可不好說,要是股市持續火爆的話,那想要成立證券交易所的人也就更多了,交易所也是隻賺不賠的買賣。
炎夏人做生意就是這一點不敢好,一但一個行業賺錢都是一窩蜂的進入一個行業裡,徹底佔領一個行業。”
張忠華無奈的說道。
張忠華想到未來港島的股市的徹底瘋狂,股票的買賣已經深入到社會各階層,無論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無論是外國人還是炎夏人,對於炒股已經是蔚然成風。
1972年一個個對於股市利好的訊息不停的一個個出現,股票市場也隨之熱火朝天、突飛猛進。
1972年九龍和港島之間的紅磡海底隧道正式通車,將九龍半島和港島島連線起來,不但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助力,而且更加方便市民去交易所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