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李小米從櫥櫃裡端出來一個大碗,碗裡的蛋炒飯還沒怎麼動。
不過看起來不錯,至少沒有炒焦,也沒有大團大團沒有炒散的白米飯,還有火腿粒。
好吧,那不叫火腿粒,是火腿塊。
雞蛋也一樣是大塊的。
李小米注意到徐青的視線,恨不能把腦袋埋進大碗了。
徐青鼓勵道:“很不錯,第一次做成這個樣子已經超過大多數人了,加油,看好你。”
“嗯嗯。”
等李小米吃完,徐青又幫李小米換了一遍藥,滿意點頭:“恢復速度比我想得快,照這樣下去,不用一週,四五天就沒事兒了。”
“小師叔醫術高明。”
“想學不?”
“不不不,我學不來的,學醫得有醫者父母心,我,我不是那個料。”
“……”
還挺懂的。
確實,學醫確實需要大毅力大智慧和大勇氣,因為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病人,你的每個判斷都決定著患者的生死存亡,心態差點的真當不了醫生,尤其是能出診的醫生。
李小米這麼說真沒問題。
不過嘛,勇氣智慧和毅力這東西都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在成為正式醫生之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也都是普通人,成為醫生是因為他們被推上了那個位置,被生活或者現實逼著成為救死扶傷的天使。
責任感、使命感這些東西都是學習過程中慢慢培養起來的,不是天生就有的。
醫生們脫掉那一身白大褂,也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所以,李小米這話只能說半對,真要想學醫術,就沒有學不來的人。
只是李小米不願意學,他也不會強迫。
雖然有醫武不分家、醫道不分家的說法,但這年頭,一般不追求全能。
徐青也是佔了劉長安的光。
而且吧,這年頭的傳統中醫實在不多。
嗯,他說的這個傳統中醫是真正遵循中醫陰陽五行以及經脈等理論的中醫,而不是隻能把把脈照方抓藥的普通中醫。
雖然這種傳統中醫跟現代醫學依然存在很多短板,但優勢同樣明顯,尤其是治未病這塊,堪稱神奇,只是神奇到近乎玄學的地步,就再難以被廣大群眾接受,只能成為少數人才有機會享受的小眾技藝。
不說其他,就說徐青給李小米搗鼓的藥膏,是他親自用草藥以及若干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調配的,效果很好。
但不能批次生產,不能長期儲存,只能現配現用,再好用也沒用。
從古至今都這樣。
流傳下來的那些個有神效的傳統藥方,都是可以批次生產且長期儲存的,例如牛黃安宮丸這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