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公眾形象本就不是越亮眼越好,有些人長相漂亮,但群眾卻對其並不感冒。
反而一些長相不那麼搶眼的,會有很多路人緣。
刨除天然因素,這其實還是涉及到一些技巧性問題。
梅倫雖然對這張照片不怎麼在乎,但他的不在乎和正常人的不在乎是不一樣的。
有些事情,已經刻在他的骨子裡去了,靠本能就能做得出來。
比如,透過一些表情神態與肢體動作,讓別人對他生出親近感。
可以說,簡單的一張照片,和他之前那通採訪稿效果是極為相似的,並且更直觀,更有感染力。
於是梅倫徹底“火”了,成了一個在聯合王國巫師界家喻戶曉的人物。
這當然不只是照片的緣故。
因他失蹤而引發的一系列討論熱度本來就很高,人們早就對他長什麼模樣好奇不已了。
在此事的幕後,更是有魔法部這個龐然大物推波助瀾。
梅倫之前被採訪的那篇稿子,又非常適合去塑造他的個人形象。
配合這張照片,很容易就能讓人生出一種,失蹤的並不是一個陌生人,而是一個就活在身邊的,令人感到親切的,活生生的鄰家男孩。
這點非常關鍵。
因為是否與人們生活有所關聯,是新聞能有多大熱度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在現代社會,一座陌生城市內突發了惡性事件,和隔壁城市突發了惡性事件,被討論的熱情是完全不同的。
一個上班猝死的公司老闆,和一個上班猝死的普通職工,所能引起的情緒效果也截然不同。
於是很罕見的,聯合王國的巫師界,首次形成了一種“混血巫師也是巫師”的大風潮。
不論人們私下裡站在哪邊,在公開場合被問到對這件事的態度時,也都要跟著罵幾句那些做事極端的巫師群體。
不然你就是心思邪惡,沒有同情心!
顯而易見,種種因素下,這件事情,已經從一起失蹤事件,被人為推動成了政治事件。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與改善全體混血境遇有關的議桉,頻繁出現在了魔法部的會議桌上。
身處於事件當中的巫師們對此可能沒什麼感覺。
他們議論著受害者的名字,討論著受害者的生平,對於受害者的遭遇義憤填膺,猜測著受害者有多大機率還活著,但也只限於此。
然而一些嗅覺敏銳的,已然能夠察覺到,艾格·威爾遜這個名字,必然會被記載到魔法史中去。
……
身為當事人,梅倫可不知道自己這還沒空閒去琢磨該怎麼讓自己更正確,就已經有人迫不及待的往他身上加buff了。
事實上,被困於陰暗世界中的他,已經把加buff這回事忘到腦後去了。
前陣子發明了那門秘術,並且順便偷窺了一番某個敵人後,他就被老師叫醒,仔細詢問了一下具體情況。
不能說出真相的梅倫只聲稱自己用附體術的共鳴手段,嘗試操控那些神秘物質,於是莫名其妙的就這麼解決了食物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