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王世子的年紀與江瑾賢相若。按道理說,立世子,太后便將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輔政;若是立楚王,太后依舊只是太后,但楚王生母惠太妃還在,這到時候又要重啟大議禮事件?
太后絕不會允許兩宮太后並立的。太后是嫡母,她的太后身份永遠不會變。而九江王的生母阮昭儀已死,若立九江王一系,則不會有這些煩惱。
禮部尚書想到這一層,也決定支援起江瑾賢來。他自知這一次立鳳顏玉是沒有辦法的了,大部分朝臣都不服一個傻子。
他是太后一手提拔上來的,自然會為太后的利益為重。九江王世子登基,太后以太皇太后之名輔政,她手中握有的權力更大。如此便改了口,站到了江瑾賢這邊來。
禮部尚書這一站隊,就將原先支援鳳顏玉的朝臣們的陣營都換了個換。那些人是唯禮部尚書馬首是瞻的,便都開了口支援九江王世子。如此,支援九江王世子的在朝堂之上便佔了多數。
國不可一日無君,幾番周折下來,便確定了九江王世子為繼承人。
確定之後,帝京便派人去通知遠在避暑行宮的太后,迎回太后;同時也派人去九江王封地,迎九江王世子入宮。
太后得知訊息的時候,事情已經成了定局,沒有辦法更改。同時因為紫苒的失蹤,紫苒雖然藉著昭儀之故,逃過一劫,但卻沒有餘力去找太后,只能找個地方隱居下來,隱姓埋名的生活。
太后雖然被迫接受事實,但依舊對鳳祁鈺之死表示心存疑慮。她離開皇宮,去避暑山莊前,鳳祁鈺明明健健康康的,怎麼突然就暴斃了呢?
太后成為太皇太后,接手大部分輔政權力後,暗中調查鳳祁鈺的死因,同時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讓九江王世子立鳳顏玉為鎮國長公主,警告皇帝,永遠都不要忘了,他手中的這個皇位,到底是怎麼來的。.c
而九江王世子感念江瑾賢的這一番為他奔走,謹遵所謂的「先帝遺詔」,依舊讓江瑾賢做大宛的第一丞相,讓自己的繼位顯得更為合情合理。
當然,他絕不會滿足與受人掣肘,聽憑兩人輔政的局面的。
九江王世子以為,江瑾賢是站在自己這邊的。但相處下來,他卻看不透江瑾賢心裡到底在想什麼。江瑾賢並不事事以他的利益為重——就像江瑾賢對待鳳祁鈺那樣,甚至也不以江瑾賢自己的利益為重。
猜不透,便多疑;他本就是多疑的人,對於疑心深重的人,他便更不敢用。如此,便和江瑾賢面和心不和,兩相疏離開來。
他原本以為,他和江瑾賢是因為共同的利益而結合,畢竟在所有的朝臣看來,現在的江瑾賢,是他的人。
漸漸地,他不僅動了架空太皇太后的心思,還動了殺了江瑾賢的心思。
世事流轉,皇宮的主人再次換了一換。與那次慘烈的
夜晚不同,這一次的政·權變換是在白天。
鳳顏玉領著所有人到了立政殿。開啟這自秋芷若去後就被封鎖的立政殿,鳳顏玉按照太皇太后臨終前告訴她的,找到了那個藏著真正遺旨的隱秘地點。
那個地點如此隱蔽,就連秋芷若在這裡住了這麼多年也都沒有發現。
鳳顏玉翻出那個裝著遺詔的樟木盒子,開啟它,發現裡面不僅僅放了遺詔,還有兩封書信。
書信暫且按住不提,鳳顏玉開啟聖旨,先快速地瀏覽了一遍。
聖旨上寫著的內容確實是立她為繼承人,那個字跡也跟她曾從太皇太后那裡看到的她父皇的自己一模一樣。
鳳顏玉先在眾人面前朗讀了聖旨的內容,在場的跟著她來到立政殿的,都是她計程車兵,朗讀聖旨不過是給個交代。
鳳顏玉命人去午門鼓樓前擊鼓,通知所有朝臣,緊急朝會。
她要在這一次的朝會上,以她父皇繼承人的名義和自己的實力,正式登基。
夏承吉並沒有跟著鳳顏玉前往立政殿,而是留在了紫宸殿。鳳顏玉出了紫宸殿,倒也沒有在意他,而是讓他自生自滅。
夏承吉走進殿內,緩緩地走到皇帝的屍體面前,蹲下來,伸出手,替他闔上了眼睛。
「陛下……」
夏承吉鼻翕扇動,極為慟動。
「奴婢來陪您來了。」
夏承吉握住插在皇帝身上的那把匕首,拔出,反手將它插在了自己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