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於越南黎朝的執政者鄭柞得知後,不由覺得一陣不寒而慄,第一時間召了自己的兒子們商議應對之機。
……
局外人看著1660年代的越南政局,或許會有些懵逼:既然說當時的越南朝代是黎朝,為什麼執政者會是鄭柞則?
這事兒說來稍微有些複雜,但長話短說,大致可以歸納為:當時的越南,一共有兩朝四姓的勢力並存。
所謂兩朝,分別是黎朝和莫朝。黎朝建國更早,明宣宗時期就建國了,基本上就是把朱棣時南征越南的明軍打跑後,在越南重新建立起的原始政權。
而莫朝建國要晚一百多年,大約是大明這邊嘉靖初年,才篡位滅黎建的國。可惜建國後沒多久,就被黎朝舊臣鄭檢擁立了一個黎朝王室的旁支為後黎王,然後藉著後黎王的名義以令諸侯,把莫朝佔領的紅河流域重新佔領。
但莫朝也沒被消滅,兵敗後一直往北逃到與大明廣西邊境接壤的高平、諒山一帶,僅剩兩府之地苟延殘喘。
此後一百多年,越南境內就一直有北莫南黎兩個朝代並存。
而鄭家因為擔心自己也篡位廢黎的話、就會失去正統性,會跟莫朝一樣被視為亂臣賊子。既然莫朝已經把那個自立的生態位佔住了,鄭家也就不敢亂來,最後竟學曹操一口氣學了一百多年,始終只挾王掌權而不篡位。
但掌權掌得久了,黎朝內部終究有人會說鄭家是挾君欺君,於是到了大明這邊天啟末年崇禎初年的時候,黎朝南部又出現了地方實權將領、阮氏的阮福源,公開扯旗跟鄭主決裂,
阮福源打出類似“衣帶詔討挾君之賊”的旗號,隨後經過十餘年的征戰,佔據了順化及以南的越南南半部分,跟鄭主事實上南北分治。
如此一來,越南境內,等於是從北到南一共有三股事實上的地方軍政力量:
分別是最北面高平諒山、靠近廣西邊境的莫朝,
中間掌握河內平原到順化的鄭主(以及鄭家的傀儡黎姓國王),
南邊順化以南的阮主(阮主名義上還是臣服黎朝國王,但表示要擊敗鄭家救出國王)
這三方勢力之間,平時大明沒來,他們自己也不消停。
從崇禎初年開始,四十年裡鄭主阮主之間已經打了六場戰爭,平均六年一場。歷史上再過幾年他們還會再打一場,然後才會就此消停,彼此預設對方的勢力範圍。
鄭主和北邊的莫朝之間,也是綿延百年戰亂,在原本歷史上,就在去年,也就是1667年或者說小康五年,鄭主鄭柞就會趁著大明的虛弱、進攻莫朝國王莫敬宇,並且把莫敬宇的高平府攻破,逼得莫敬宇最終不得不投靠歷史上的殘明。
而現如今,不過是因為大明沒有衰落,反而變得更強了,鄭柞才沒敢貿然對投靠大明的莫敬宇發動最後一擊。
但是,等他們發現明軍居然能打出海陸並進、海路迂迴數千裡的大規模兩棲登陸戰後,鄭柞終於坐不住了。因為他知道,自己必須先下手為強,否則越南遲早要完蛋。
……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鄭柞和兒子鄭根等人的對策商討,也就顯得很悲涼了。
二月底的一天,鄭柞開門見山地對鄭根等人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明國對我越南的狼子野心,兩百年來無人不知。當初朱棣賊子殘害我越南百姓,最終被王師擊退,全靠明國皇帝愚蠢禁海,對我越南用兵的補給,都要從雲南走紅河水道順流而下。
這才被我黎朝太祖憑藉破壞紅河航道,斷絕明軍後援、錢糧軍械、藥物補給,最終逼得明軍死傷病患慘重,不得不退。
可如今聽說,鄭成功上個月在勃固登陸,從廣州至勃固,海路足有八千里之遙。明軍海船水師竟能強盛致斯,那麼若是從廣西欽州出海,至紅河口的清化登陸,豈不是比去勃固容易得多得多?屆時我軍又該如何應對?
我越南地理狹長多山,若是依靠陸路補給,南北足有兩三千里山路。可若是能靠海運,則越南處處無險可守。
何況北邊的莫氏偽朝,自從天啟年間徹底投靠了明國,如今若是作亂於內,明軍再攻擊於外,亡國無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