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國姓竊明 > 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

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 (第3/3頁)

不管怎麼說,在井陘關和壺關這兩處戰場上,雙方死傷的都是原本屬於清朝的兵,大明的嫡系部隊、那些經過朱樹人調教精練的堂堂之師,那是一點都沒損失,純粹看姜瓖和豪格兩敗俱傷了。

……

經過姜瓖最初幾日的激烈抵抗後,遏必隆和鰲拜也不得不調整戰術,從強攻的第三天開始,就逐次減少滿人死士的填命速度,改為主要依靠漢奸炮灰。

這樣一來雖然用耗材替代了耗人,可耗材計程車氣也是一路狂瀉。每天每關依然要死傷超過兩三千之多的漢奸,哪怕也能給對面的姜瓖部造成近千人的傷亡,長久來看卻是絕對換不起的。

與此同時,大明一方的宣傳也開始漸漸滲透見效,很多綠營在血戰餘生之後,忍不住開始傳播大明方面的說法:

豪格已經知道大清拿不住中原了,他只想在離開中原前,把註定沒法帶走的人都消耗掉、免得將來“資敵”留給大明!

綠營士氣低落,愈發開始出工不出力,只想著躲懶偷生,甚至偶爾被督戰的滿兵抓住把柄要行軍法,也在所不惜,甚至出現了滿兵督戰行軍法時,激起小範圍內的漢人士兵武力反抗,廝殺做一團。

更有倒也半夜時分,被指派了夜間攻城任務的綠營兵,直接臨陣倒戈在關下棄械投降,只可惜姜瓖的部隊也提防有詐,不敢開門,

只好在城頭火力支援他們,讓他們依託城牆而戰,擊退隨後而來的滿人督戰部隊,納了投名狀,確認滿人退遠,才敢開門接應。

而滿人顯然是遲遲不會退的,最後的結果,就是絕大多數臨陣倒戈的綠營前漢奸白白在城下跟滿人的混亂肉搏中消耗光了,只有少數重傷或者裝傷裝死的,熬到部隊退去,被打掃戰場的明軍發現,拖回關內。

出了這樣的事後,姜瓖一方也略微調整了戰術部署,從此不再在關牆上對下面明顯是漢人士兵的屍體、傷兵補槍,而是會趁時機合適,小心謹慎翻找傷員,把傷員繳械拖回來,再慢慢甄別。這樣也好進一步瓦解進攻方計程車氣。

豪格麾下的清軍主力,對太行山諸險隘的反撲性進攻,最後累計持續了大約七八天。隨著視窗期漸漸過去,明軍的主力部隊已經逐步運動到位,接防了姜瓖的防區後,清軍再進行攻堅破口的希望,也就徹底泯滅了。

說句良心話,豪格這樣的快速反應、保持壓力,側面還幫助了明軍儘快接防姜瓖的地盤——原本剛扯旗的時候,看打通道路打通得那麼快,姜瓖還在心裡琢磨,將來有沒有可能在山西中北部地區多當幾年土皇帝,靠他自己的部隊就能維持住山西的局勢。

被豪格不惜血本地互相消耗了一番後,姜瓖雖是勉強守住,卻也元氣大傷,跟著他反正的嫡系綠營,也是累計死傷了超過萬人。加上彈藥箭失庫存也消耗掉了大半,姜瓖的實力驟降,只能徹底請南方的明軍主力入境接防,並肩作戰。

明軍援軍自然也是兵分兩路,一路從洛陽、開封出發的,北渡黃河後直接控制潞州澤州。

另一路,則是從陝西的西安出發,由吳三桂的關寧軍舊部沿著汾水逆流而上,幫著姜瓖一起防守太原、大同、陽泉等地。

明軍正牌部隊九月二十七接防潞州防務,二十九日接防澤州。吳三桂的關寧軍則於十月初三抵達太原,姜瓖本人也於當天親自在太原城內簡單設了個接風宴勞軍,接待吳三桂。

這倆先後當過大明邊將、後來又先後不同程度當過漢奸、最後又先後反正、還因為反正時間先後不一、不得不互相廝殺過幾次的老將,時隔多年後再次面對面相見,也是非常尷尬,感慨不已。

姜瓖:“長伯兄……愚弟不明正朔,來遲一步,慚愧慚愧。這兩年你我互相廝殺,多有傷損,還望不計前嫌。”

吳三桂也是苦笑:“罷了,咱誰也別說誰了,一樣慚愧。當初先帝殉國時,我比你早開關,後來多爾袞逼著我跟豪格西征,也是我迫降的你。咱算是早降早反正,晚降晚反正,誰也別五十步笑百步了。”

當初投清他早投一步,現在回來投明他也早投一步,只能說是半斤八兩。

而隨著明軍徹底機動到位,把太行山諸險徹底補防紮實,對面的清軍知道大勢已去,也就徹底放棄了主動攻堅,只能集結兵力,暫退一步。

豪格通盤瞭解情況後,也是愈發沉重,他知道,下一步估計就是在河北大平原上,跟反撲而來的明軍,進行一場直接賭上整個大清國運的野戰大決戰了——

明軍徹底掌握了太行山之利,進可攻退可守。

而清軍在河北大平原腹地是無險可守的,所以清軍不可能指望一個個據點死守,讓明軍來攻城,明軍完全是可以繞過去,或者長期包圍的。

所以,自古以來,凡是爭奪河北大平原地區,都是一戰定乾坤的,贏的人可以贏得全部,輸的人也會一口氣輸掉一兩個省的地盤,

最多最後一步退到燕山餘脈、依託北京城還能打一場守城戰。在守北京之前,河北的歸屬,就只是一場野戰的問題。

最新小說: 神奇寶貝之開掛系統 亂入遊戲 穿越之狠心毒醫 重生縱橫二次元 蓋棺定論 妖精的尾巴之往事隨風II 英雄聯盟之最強開掛系統 重生之三國名將譜 天水歸一 木葉之咖啡店主 奧特:數碼之心 麻將兄弟 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 天堂的末裔 王者超神的小兵 日向家的叛逆 王者大陸爭霸 神祗傳承與域外之敵 頂仙記 忍者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