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可是聽說,南陽原本是楊嗣昌出擊的根據,還是有一些存糧的,河南周邊都被戰亂禍害得沒糧食了,劫了左良玉老巢的餘糧,也能貼補一二。”
宋獻策聽大王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背棄盟約誓言如喝水放屁一般輕鬆,他當然也不好再勸。
……
這事兒終究因為李自成的多疑,撕開了一道裂痕。
此後幾日,李自成也如約多分了四五萬兵力去葉縣,而葉縣那邊原本該抽調來郾城的人馬,也因此完全沒有抽調。
一來一回,此消彼長之下,李自成的三十八萬大軍,原計劃該在郾城周邊駐紮二十萬,葉縣最多三五萬,開封周邊留十萬,剩下少量零星的四處散佈劫掠補充糧草。
現在卻變成了在郾城駐紮不足十五萬,葉縣那邊也達到了七八萬,還有更多的預備隊留在沿途後方,可以隱蔽起來隨時機動增援,具體一時難以贅述。
一言以蔽之,沈樹人僅僅靠一封信、再加上讓李自成的心腹看到顧炎武的存在,就把李自成給調動了,也讓李自成部署到郾城正面的兵力,抽調削弱了至少三成,去提防並不存在的威脅。
而左良玉也被沈樹人調動了,他原本明明不想為沈樹人分攤壓力的。可是跟李自成拉扯出裂痕、並且讓李自成知道了“南陽城裡有楊嗣昌死前為剿賊大軍囤積下的相當一批存糧”後,左良玉也不得不自保,
他其實也在裕州玩“假裝沒在前線留很多兵力,但實際上只是偏偏李自成的查驗使者,玩白天公然撤軍夜裡偷偷再回來”的把戲,雙方都只能被猜疑鏈僵著。
而三方的戰略目標,也在這一番拉扯中,越發的明確了——
流賊就在等沈樹人強攻郾城,或者如果沈樹人敢繞過郾城直接去開封,就斷沈樹人糧道。
而沈樹人卻可以利用“流賊移動到郾城後,因為兵力集中,越發難把大部分人馬撒出去殺人搶劫找糧食,難以持久”,等李自成露出破綻,或者不得不分兵,到時候沈樹人再動手。
這裡面的關鍵,就成了各種各樣的心理戰,
比如沈樹人要如何讓李自成相信“我比你更能耗,我糧食比你多,我也不怕崇禎逼我決戰”,
而李自成又要如何讓沈樹人相信“我不相信你比我更能耗,我不相信你能頂住豬領導崇禎的逼迫出戰”。
這種心理戰當然是不能急的,所以兩軍在郾城、上蔡之間相持後,最初四五天,沈樹人什麼都沒幹,只是做好情報偵查工作,雙方也爆發了一些小規模的衝突,都是斥候戰。
而這種小規模的斥候戰,往往也都是官軍取勝——因為小規模騎兵對抗,官軍的裝備優勢太明顯了。
朱文禎麾下的精銳騎兵,在全員轉輪噴子手槍的加持下,絕對可以把數倍的敵軍斥候轟殺成渣。相比之下,流賊那邊的人數規模優勢,在斥候戰中卻根本無從發揮。
不是李自成的斥候騎兵,和沈樹人的斥候騎兵遭遇,然後被屠戮大半。
就是李自成派出殺人搶糧食的小股部隊,遭遇了襲擊,然後連人帶搶到的糧食統統丟了。
要不就是李自成吃虧後,想派出機動部隊迂迴滲透繞後,截斷沈樹人在上蔡部隊的糧道,但依然被沈樹人擊潰——
主要是沈樹人在上蔡和汝陽都有分兵嚴密把守,而上蔡和汝陽之間的距離又不遠,可以迂迴穿插的空間很小,李自成的斷糧部隊一滲透進來,立刻就會被發現,然後被援軍圍毆。
吃了幾次虧後,李自成終於發現了一個問題。
“這沈狗官居然如此囂張?聽說他在信陽府,全軍也就七八萬人,還要留一些守後方,前軍應該也就五六萬吧?就這他還敢同時在上蔡、汝陽都留兵處處嚴防死守跟我軍相持?
他就不怕被咱各個擊破?你們有沒有打探清楚,上蔡、汝陽二城,每處到底有多少守軍?”
九月底的一天,又是兩場斥候戰和騷擾糧道戰失利後,李自成忍不住怒斥手下眾將。
他已經是看出來了,沈樹人的這個部署,因為步步為營,所以是很不利於闖軍穿插分割斷糧道的,後方太穩固了。
但後方穩固也是有代價的,因為總兵力就那麼多,處處都設防就等於處處都兵力不足。
要是李自成挑選一個城圍點打援、強力吃掉,沈樹人就會被各個擊破了。
認清這個形勢後,李自成帶到郾城的眾將也鼓譟起來。
頭號大將劉宗敏和侄兒李過因為被留在開封圍城,所以沒來到郾城前線。另有袁宗第被留在葉縣提防左良玉。
所以地位在劉宗敏之下的劉芳亮、田見秀等人,便紛紛藉機請戰:“大王,末將前日派人打探,雖不得詳細,卻也能估計出,上蔡城內守軍,最多不超過兩三萬!
末將願領本部兵馬,先強攻上蔡,殲其一部,掃滅沈狗官銳氣!若是沈狗官敢以官軍主力從汝陽等地來援,那大王正好親統大軍,圍城打援野戰擊滅之!”
李自成考慮了一下,便宣佈:“好,就依你,田見秀,你先帶本部兵馬出戰!劉芳亮,你作為預備隊,如果田見秀攻城不力,你再上!如果有官軍援軍異動,你也立刻迎擊,本王自會率主力接應!”
——
PS:無論評論伺服器是否恢復,下週一(後天,24號)開始都恢復兩更了。應該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