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半工半讀的留學專案週期最好是35年,留學這段時間他們為我們的公司工作,至於留學的費用,還有吃,住,這些得由我們來出,每月再給一兩百的工資。”
一百,
兩百,
李可打算給這些半工半讀的留學生,定的工資對比此時的華夏,已經算很高了,能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改變一些人的生活狀況。
“成立學校關鍵是,得有校長和老師,這兩個是個大問題啊!”張龍感到責任重大,額頭上都有點冒汗。
李可:“秦瑾奈阿姨,有沒有去找過你呢?”
張龍:“有,你不會是想....。”
李可:“是的,我想讓她當這個學校的校長。
還有她的丈夫新垣志,
學校除了留學專案外,還要研究科學技術,畢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他們夫妻倆大學一個讀的是花卉專業,一個是果樹專業,正好合適,組織植物基因技術的研究。”
李可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他想要把這些轉化成財富,想成立實驗室,但沒有研究人員,沒有足夠的財富支援,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他決定先邁出第一步,考慮到讓秦瑾奈夫妻倆做植物基因技術方面的研究。
張龍:“問題是,她們夫妻倆會同意嗎?”
李可:“她們的女兒新垣若研,從小就有明星夢,龍叔你再成立一家福龍演藝,去捧紅她。
你這麼幫她們倆人的女兒,她們倆也肯定同意,畢竟她們倆也是來自華夏。”
華夏有一句古語“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感恩是一個華夏人基本的素質。
“學校的老師和教室的問題已經有很好的解決方式,那麼差的就是學生宿舍了,我們是不是,再把大廈另幾層改造成宿舍?”
將大廈改造成宿舍樓,費用是不低的,李可立馬制止,“不,龍叔,我們把大樓所在的周邊要出售的房子買下來,當留學專案的學生宿舍。
將來這座大廈辦公都不夠用的。”
“又要買房?”
雖然已經領取了五張彩票的獎金,接下來每星期還會有。但要實現,這些目標,架不住花錢的口子實在是太多了,張龍聽著都覺得捉襟見肘。
“除了買房子,接下來我們還要做實體企業,不僅要做實體,還要做金融,把金融跟實體企業結合起來做。
我們要發展,
我們要生根,
我們要把自己的根扎進島國和歐米等發達國家的土地裡。
我們絕對不能只有資金,而沒有資產,我們要創立屬於我們的根基。”
張龍聽著,眼中不時閃過亮光,“金融?還有實體?這資金需要的數目將會是龐大的吧!”
“金融就是股市和匯市,龍叔,你不必擔心。
我們可以從在這裡賺更多的錢,從中獲得鉅額利潤。
錢賺到後,就用於收購島國經營不下去的各種型別工廠,
收購的工廠和我們建立的學校進行技術交流和研究,培養更多華夏技術人才。
留學時間到了,這些華夏的留學人員也掌握了技術,我們就可以回國投資新的工廠。”
李可已經有了一個初步設想,計劃在他腦海中浮現。將來這些留學生都將是他未來工廠的骨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