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我們要為餐廳的將來打算,不能因為個別人的實際情況拖累了餐廳發展。”陸斌正色道。
“我考慮考慮吧,麗吞是小東的命根子,他也是創始人,我不希創始人最後變成一個陪跑的。”
陸斌雖然是小股東,但並非他資金實力不夠,為了企業的發展,增資擴容在經營中是常事,或收購、或併購。
在這個過程中,股東們也是優勝劣汰,正如陸斌所說,若是因為陳耳東一人沒錢就阻礙企業發展,這是對專案和合夥人的不負責。
把第二家店做成旗艦店,這是很多知名餐飲的慣用手法,歡喜泰便是如此。
這也就意味著,在市中心開二店,投資額至少是現在這家店的1.5倍,達到二百五十萬甚至三百萬。
以目前的股份結構和二百五十萬投資額來計算,假設一店存了五十萬,剩餘的兩百萬,陳耳東要出六十多萬。
想到這裡,杜宇愁容滿面,讓現在的陳耳東拿六十萬出來,猶如天方夜譚。
以麗吞的開店原則,要開二店也並非想象中那麼簡單,光是廚師這個環節,就需要路猜在泰國再物色至少兩名廚師。
而且考慮到走加盟路線,現在的廚師就不能只侷限於堂食的製作與研發,必須要考慮加盟以後中央廚房的建立。
也正是因此,陸斌現階段只是單獨找杜宇通了通氣,因為路猜這條線掌握在陳耳東和杜宇手裡。
以他那火爆的急性子性格,要是換作泰國資源在他手裡,早就風風火火開新店了。
一貧如洗的陳耳東,將自己的生活質量降到了最低,以前還吃早飯的他,現在連早飯都省了,餘下兩餐全部靠工作餐解決。
近兩年遠離社交已久的他,現在更是徹底斷了社交,唯一和朋友敘舊的場合只在他們來麗吞照顧生意的時候。
因為社交要花錢, 他實在是沒有條件燈紅酒綠,甚至連杜宇吳銘請客消遣,他都不大想參加。
杜宇問過他,他的回答是,已經欠了大夥兒太多,他不想當一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
沒有高利貸干擾後的陳耳東所展現出來的工作態度肉眼可見,只是他也只能專注於餐廳本身,對於接下來的發展不敢多想。
他最佳化了採購、降低了進貨成本,又完善了店內管理和服務質量,這些都是確保麗吞生意穩定的重要原因。
以前的他,會在閉店前離開,而現在,他總是最後一個走的人。
在拉閘前,他會手寫完成當日的經營覆盤,在第二天給所有員工開會總結。
這一切,所有股東都看在眼裡,尤其是和他朝夕相處的杜宇和饒正智。
想著陳耳東勤勤懇懇的模樣,杜宇更加不忍把陸斌的想法告訴他,雖然是為了餐廳好,但對於陳耳東個人來說,太殘忍。
本站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