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格里芬的前車之鑑,再一次籌備餐飲的陳耳東,比當初嚴謹了許多。
創業的想法可以來自於衝動,但實施的環節一點不能馬虎,很多優秀專案的成功,都是創始人在起步階段便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回顧格里芬的失敗,選址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選址是門學問,光靠印象和感覺風險極高,陳耳東不敢大意,再一次聯絡了韓卿瑜。
韓卿瑜並沒有和他面談,而是在微信裡給了一些建議,最重要的一條,無論鋪面在哪裡,都必須要親自蹲點踩點,記錄真實人流量。
陳耳東跟她起了開玩笑,問她當年為什麼不給格里芬做選址建議,韓卿瑜回道:我那時候也不懂,開了這麼多家玉亭閣才體會到了選址的重要性。
重返創業軌道,陳耳東有種說不出的歡喜,浸泡在職場的大染缸裡,終究不是他的歸宿,只有創業才能帶給他源源不斷的激情和動力。
他把這件事正式且鄭重的告訴了饒正智,並希望他能夠一起參與到創業計劃書裡。
陳耳東的想法是,讓饒正智全程參與籌備過程,有了接觸餐飲行業的經歷,對他接下來的事業規劃也可以起到參考作用。
如果餐廳能順利開業,饒正智可以來做店長,謀一份工作,也可以問問家裡,願不願意參與投資,哪怕投的不多,小股東做店長更加牢靠。
在家無所事事的饒正智沒有猶豫,對於他來說,這也是一個機會,和陳耳東共過事的人都會有一種感受,那就是信任陳耳東。
這一週時間,他把工作重心放在了選址和工作簽證上,每天開著車滿世界的找旺鋪,一旦看到對眼的,他便和饒正智交替踩點,韓卿瑜說了,中午一小時,晚上兩小時。
食材和調料的問題,陳耳東倒沒覺著是個大問題,因為有一個人可以幫上忙,此人正是胡修。
胡修的東海市場內有經營進口食材的商家,其中就包括東南亞地區。
他給了陳耳東幾個電話,讓陳耳東先自行聯絡,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再找他。
這些人脈都是陳耳東寶貴的財富,他慶幸自己在處理岷江鎮後續事宜中表現的還不賴,胡修還是那個願意為他伸出援手的長輩。
忙活了幾天,籌備工作已完成了八九成,星期六是陳耳東答應葉栩帶她回去見父母的日子,正好歇一歇。
陳耳東特別叮囑她,如果被問到工作的事,千萬別提開餐廳,就說在找工作。
和絕大多數第一次去男方家裡的女孩兒一樣,葉栩緊張並開心著,緊張是必然,開心則是基於見陳耳東的父母能給她帶來安全感。
陳耳東聽董玉華所說父親對葉栩的偏見,還是略微擔憂,儘管董玉華已經給陳墨文做了幾天的思想工作。
除了父母,葉栩所展現出來的態度,也令陳耳東有些介懷。
她讓陳耳東在去的路上路過商店停一腳,她去買果籃和鮮花,作為登門的拜禮。
還記得沈佩那年去他家,也和葉栩一般大。
為了見他父母,沈佩提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還求助了陸芸,選的禮物也用心良苦深得二老歡心,單憑這份認真和重視就不是葉栩能比的。
人就怕比,雖說不是刻意的比較,但陳耳東和沈佩的所有過往再過二十年他都忘不掉,當發生相同一幕時,回憶自動觸發。
陳耳東把不滿放在了心裡,帶著葉栩敲開了家門。
董玉華很熱情,她要肩負起調節氛圍的重任。
自打兒子從泰國回來,陳墨文就沒給過一天好臉色,那晚接到陳耳東的電話說要回來吃飯,她也覺著挺突然。